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闽都人杰
侨务先驱萨君陆
2024-04-1414:52:51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平之

  福州最早的侨办学校“闽省华侨学校”,原址位于鳌峰坊中段郑逑宅址,创办人是萨君陆。

  萨君陆(1878-1955),谱名福绥,字幼实,为福州雁门萨氏后裔,父亲萨子安是著名盐商。萨君陆是著名科学家萨本铁、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的父亲。1901年,他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师范院)学习,后南洋公学被官府裁撤。1903年,他转入日本私立明治大学师范科速成班学习,其间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因参加“反帝制”革命运动,被他母亲电报催促辍学回到中国。1906年归国后,萨君陆经陈宝琛介绍入福建提学司任视学,遂长期在教育和侨务系统工作。1911年3月,清末闽提学司姚文倬派遣省视学官萨君陆赴南洋和印尼各地考察华侨学校。萨君陆考察缅华教育,表示愿负责为中华学堂向北京学部领取每年助学金若干。尽管当时清廷提供给侨教的资金十分有限,但对激发华侨的办学热情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8月,萨君陆在南洋结识了侨领陈嘉庚和胡文虎,在他们赞助下,萨君陆回国时带回十一位华侨学生(其中有陈嘉庚的儿子),在福州北后街开设补习班,学习汉文和普通话。一个学期后校址迁往鳌峰坊(现福州师范校址),取校名为“闽省华侨公学”。当时这个校舍因为遭受战火,十分破损,经华侨筹资捐助,修葺一新。

  不久,福建华侨会领导张绮青也奉派前往南洋募捐,筹得一大笔捐款,并带了二十七名华侨学生回榕。新旧侨生共三十八名,连同在本地招收六名,共四十四名,分商业科和普通中学两个班。学监为萨君陆;教员有翁在浩、林伯阳、潘炳年等。该校经费由南洋华侨捐助。1915年第一届商业科学生毕业;1916年第一届普通中学毕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侨汇断绝,经费无着,学校无法维持,只得宣告停办。

  1913年,萨君陆还曾任缅甸华侨学务总会代表,1917年,他任北洋政府侨工事务局参事,主要从事招募华工和华侨维权工作。1919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萨君陆牵头成立了旅京华侨学会,北大校长蔡元培出席了成立大会。该学会为联络华侨感情、助力华侨教育、鼓励华侨归国投资兴业、维护华侨合法权益作出了卓越贡献。1919年8月,旅京华侨学会还创办了《侨学杂志》,为半年刊,有“艺文”“译丛”“公牍”“本会纪事”等栏目。萨本栋的《柯枝考》就发表在《侨学杂志》第一卷第一册的“艺文”栏内。

  在留日求学期间,萨君陆兼职日本民友社编纂,其翻译的《国家政府界说》一书将“中央集权”放置在政体论的框架中来理解,这颇能反映当时政治学书籍对“中央集权”概念的体系化认知。提出中央集权政体具有广泛的国家适应性,既可适用于小国,同样适用于广土众民且国族认同相对薄弱的大国。这一论述与梁启超《商会议》一篇引述的西方政体学说非常相近。

  五四运动前夕(1919年2月),商务印书馆曾推出黄士恒、萨君陆编译的《能率增进法》(列为“商业丛书”的第6种)。1936年,萨君陆在《雁门集》十四卷基础上编成二十卷的《雁门集编注增补》。

  《福州晚报》(2024年4月14日 A06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