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话说闽都
鼓山灵源洞:九位苏轼友人题刻
2024-05-2017:00:46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蔡铁勇

20240518_A08_02_33.jpg

钱公永等题刻。

  平时比较喜欢到鼓山灵源洞,在那儿慢慢欣赏摩崖石刻,细细品味书法曲直方圆之间的虚实变化。“松风涧瀑天然调,抱得琴来不有弹”,置身灵源深处,渐渐也着迷于其中人物关系的时空交集。用手一点一点触摸,用心一字一字体会,赏心悦目。

  最近翻阅《苏轼年谱》,众多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如曾巩、蔡襄、程遵彦、蒋之奇、徐大正、陈襄等。惊喜的是,一眼望去,鼓山灵源洞景区摩崖石刻就萃集了其中九位,真是大饱眼福。

  蔡襄苏轼论书

  题刻: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戌孟秋八日游灵源洞。

  蔡襄(1012-1067),字君谟,仙游人,时知福州。此幅楷书端重挺拔,“丙”竖“戌”撇欲左还右,每至灵源洞,我都凝神细品回味无穷。嘉祐六年(1061)五月,蔡襄知开封,苏轼尝与襄论书。《蔡襄年谱》没有记载蔡襄与苏轼的见面场景,而《苏轼年谱》则曰:“往年,予尝戏谓君谟言,学书如溯急流,用尽气力,船不离旧处。君谟颇诺,以谓能取譬。今思此语已四十余年,竟如何哉!轼与襄论书,为自此至赴凤翔前事。”此中“学书如溯急流”可以理解为握笔逆势蓄力。蔡襄是“宋四家”之一,其《茶录》取法钟繇“高古纯朴,超妙入神”,苏轼称“君谟小字,愈小愈妙”。嘉祐六年秋九月,御试,考官为胡宿、沈遣、范镇、司马光、蔡襄。不知作为考官之一的蔡襄面对天纵之才苏轼作何感想?

  方氏书画坡公题

  题刻:嘉祐辛丑岁七月十八日,同宾僚游鼓山,登大顶峰,憩灵源洞,知福州燕度题,通判钱昉、权签判宋球、东川节度推官赵咨、节度推官方子容、观察推官赵瑾。

  此题刻一反古人书写习惯,自左向右排列,字字取法颜真卿楷书,朴实大方。燕度与蔡襄为天圣八年(1030)同榜。同榜中还有一个方峻,其子方子容(字南圭),即此刻中的“节度推官方子容”,未料三十六年后竟与苏轼相遇在岭南。谱曰:“坡公贬惠州,南圭为守,相处甚欢。方氏书画,多经坡公题品。其家旧有万卷楼,所收坡公遗墨,至四百余纸。”方子容《和东坡韵》诗云:“豹隐南山鹤在阴,浮罗一望白云深。巧工且缩居旁手,烈士谁知负壮心。嗟我抗尘仍走俗,羡君叩寂且求音。如何东岭神仙境,肯约衰翁数访临。”二人过从甚密,东坡江湖不寂寞。

  徐大正:《记游定惠院》中的闽人

  题刻:建安吕百能然明、徐大方冲道、弟大正得之熙宁辛亥岁仲夏二十五日同游。

  徐大正,建州建瓯人,字得之,人称北山学士。筑室北山下,名闲轩,秦观为之记,苏轼为赋诗。此题刻刻于熙宁辛亥(1071),此时徐大正还未与苏轼见面,按时间推算,胜游灵源洞后,熙宁六年(1073)赴省试,过浙江严子陵钓台与苏轼相遇,惺惺相惜而成定交。若干年后在其兄黄州知州徐大受所在地与苏轼多有往来,苏轼手札中还请徐大正详验要买的房子,可见交情不浅。

  《记游定惠院》是苏轼应徐大正之请而写的一篇记游小品,其中写道:“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美食,饮酒,种花,这老兄真潇洒。

  莘老墨妙亭: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题刻:莘老、德孺、景述元丰己未岁季秋戊子日同游。

  孙觉(1028-1090),号莘老,黄庭坚岳父,苏轼好友,时知福州。孙觉、苏轼两人皆因与王安石政见分歧而受排挤,时运不济,仕途受阻,但不忘苦中作乐,相互戏谑。苏轼有《孙莘老移庐州》一诗以寄别:“惟有阳关一杯酒,殷勤重唱赠离居。”又有《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映衬了福州乌山般若台“镇山之宝”线条圆润的小篆“般若台,大唐大历七年著作郎兼监察御史李贡造,李阳冰书”。

  范纯粹(1046-1117),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以荫入仕,性沉毅,有干略。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诗云:“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苏轼《送范德孺》诗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遥想庆州千嶂里,暮云衰草雪漫漫。”前者仰慕文武双全的范仲淹,后者借庆州环境恶劣,表达范纯粹镇守边疆不易。碰巧,苏轼有个表弟叫程之元字德孺,二者年龄及履历中都没提及到闽宦游,只有范德孺在《东吴帖》中提到元丰年间在东吴游玩经历,不知是否也来过我们有福之州呢?从以上诗句来看,范德孺可能性更大,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史料来佐证。

  风流公子钱公永

  题刻:钱公永、雷子石、潘及之、管明善同游灵源洞,元祐四年七月上休林公济题。

  这幅草书写得灵动爽利,“雷、潘、四、年、济”字势快慢得体有劲道,斜“月”字形如钩,生动形象。谱曰:“公永或为勰(钱穆父)子。”苏轼《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曰:“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这位苏轼笔下的“风流公子”富有才学,但生平不详,其名静静立在灵源洞显著位置,为后世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提点刑狱程遵 彦通判军州事吴亮

  题刻:鄱阳程遵彦,三衢吴亮、毛敷、叶沃,温陵许毂、郡人朱敏元、吴干、张劝,元符庚辰十月五日游鼓山灵源洞。

  程遵彦(?-1105),字之邵,元符年间到闽任提点刑狱。苏轼《乞擢用程遵彦状》曰:“臣窃谓朝廷用人,以行实为先,以才用为急……伏见左朝散郎前佥书杭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程遵彦,吏事周敏,学问该洽,文词雅丽,三者皆有可观。”苏轼有个表弟叫程之邵,字懿叔,元符元年知福州,今福州四中壁廊上有《碧光寺》诗一首,一不小心会把这两人混淆了。

  苏轼另有一个好友吴亮,元符年间到福州任通判军州事。苏轼谪贬黄州时,恰好吴亮为武昌主簿,两地相隔不远,谱曰:“尝与郭生游寒溪,亮(字君采)为置酒,乃改白居易《寒食》诗作挽歌。又尝有简与亮。”流传至今的《寒食帖》以及前后《赤壁赋》就在这一时期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此刻中的朱敏元,其家四兄弟皆中进士,朱紫盈门,朱紫坊因此得名。

  黄裳:九阴真经和万寿道藏

  题刻:延平黄冕仲、鄱阳齐亨仲、武夷黄安仁政和甲午九月廿五日同游。

  黄裳(1044-1130),字冕仲,号演山,又号紫玄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状元,时知福州。元祐年间,黄裳、苏轼、黄庭坚同朝为官,多有吟诗唱和。在金庸《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周伯通向郭靖讲述了《九阴真经》的来历和黄裳的生平事迹。政和年间,多才多艺的宋徽宗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黄裳便是组织刻书之人。

  除了鼓山灵源洞之外,哪里还有如此书体俱备、文史丰赡、人物荟萃、环境优美高度融合的地方?漫步在灵源深处,顾望怀情,久久不能归去,心中时常吟诵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福州晚报》(2024年5月18日 A08版 兰花圃)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