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地情研究
“大清”八扇厝
2024-05-2610:21:1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张振英

1.jpg

马鼻墙兜八扇厝

  八扇厝为清代建筑,俗称“大清”八扇厝,为林氏人家的祖厝,因为是标志性古建筑,后来也成为当地一个地名。现在的八扇厝四面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别墅所簇拥,成为连江马鼻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八扇厝坐落墙兜村内,坐北朝南,四面山墙,门前是停车坪,正面为大双开进户大门,门楣上头有翘角挂檐。内部两落两天井,前落为门楼厅,厅正中有双开屏门,两旁各有三间下房。门楼厅与主座主厅间隔着天井,正厅地面高出天井五级台阶,台阶由大条石铺砌,两边有垂带。天井两边各有两间并列的挂房。主座正厅前是横贯东西的通廊,两边各有一扇双开出户小拱门。主座后厅门前有一道通廊,两边均有一扇小边门。后厅廊与后门廊间,是口小天井,两边各有一间小挂房。后门廊正中是后门出户双开大门。在祖厝的廊道上方,无论是梁柱间,还是穿斗的垂柱下,或者拐角处,都有雕件,或禽或兽,或人或物,或花或鸟,件件精雕细刻,无不栩栩如生。

  八扇厝的构造,基本上保持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但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当地的传统设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双层大开的建筑架构。八扇厝虽然是两进院落,但门楼厅进深仅两柱,主体是主厅,大八扇七间。这么大的开间,如果按当地传统的单层设计,房屋就显得压抑小气。因此,八扇厝的整座房屋,都设计成双层。这样开间与高度协调的格局比例,让整座古厝显得高大壮观,富有气派。其二,高低错落的独特布局。八扇厝虽然面阔,但主体部分只有六扇,其中两边各一扇是披榭,在高度设计上,主座主体部分为两层一夹楼,而披榭及前天井两边房屋及后门廊,则全为一层一夹楼,这种中高四面低的高低错落,使古厝层次分明,主体突出。这种布局,除了外观壮美外,还对古厝的通风、房屋的采光,以及救火逃生等,作了充分的兼顾。同当地传统的大厝建筑一样,八扇厝的采光与通风,主要来自前后的天井,但八扇厝是双层结构,因此,天井两边的挂房,进深只有一间,门口的过雨道宽度,也只设计1米,以保证天井有足够大的空间,尤其是前天井,空间总面积达80多平方米。八扇厝主体四周的一层一夹楼高,从地面到顶脊,无论是挂房,还是过廊屋檐,都高出主体二楼楼坪1米,而且这些挂房和屋檐,都紧紧依偎着主座。主座二楼大厅前后都是开放式通廊,除了前头正中有美人靠外,其余前后通廊的护栏,都是借用靠上来的1米高的墙体。站在通廊上,房前屋后屋顶,以及远近景物,尽收眼底。过去,二楼住的几乎都是女眷和小孩,男子结过婚后,才搬到一楼。主座西边过廊拐角处,有一梯间,平时上下楼通行,全部靠这间房里的“转角”爬梯。但是主座二楼有几十间房,里头住的人多,一旦遇上如火灾等灾患,人们就逃到前后的通廊上,上了1米高的“护栏”,然后沿着屋顶或廊顶,疏散到外头。过去八扇厝的天井内,都备有架梯,楼上疏散出来的人,就借着架梯逃到地面,以保证安全。

  八扇厝立基开建者叫林大镛,其祖经商,生意在浙江宁波。他原为太学生,博学多才,后因父亲林殿球体弱多病,便断然放弃学业,到宁波帮父亲打点生意。乾隆三十五年(1770)动工建房,当时他才34岁,但没等到他将大厝建成,便积劳成疾,最后在宁波倒下。因此,八扇厝修建工程,耽搁了好长时间,直到其孙时,才将八扇厝全部修好,距今250余年。修成的八扇厝坐落一片墩地上,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四周绿化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80余间房,周边“三面水田一面塘”,田野风光十分优美。

  历史上,八扇厝出过不少人才。清以来,出过举人1名、贡生5名、太学生3名、乡宾3名。其中林文甲官授福宁府福安教谕。厝内现存的古迹有“三宝”。“一宝”是一副“伏竹”的木对联,上联是“存忠孝心”,下联为“行仁义事”,为清代遗物。“二宝”是一幅“黄榜圣旨”,圣旨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朝廷下给林文甲父母的。林文甲父亲林华瑞,因“子贵”被朝廷封赠文林郎,其母封赠为八品孺人。圣旨为实物留存于祖厝内。“三宝”是一张照片,照片是1958年拍摄的,时任罗源县公安局局长的林宇从,参加中央政治干部学校学习时,受到毛泽东主席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现在这“三宝”被当作八扇厝的“镇宅之宝”。

  目前,八扇厝的子孙达500余人,祖厝保护完好,2017年2月被列入县级历史建筑。八扇厝也因其独特的建筑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马鼻镇一张富有魅力的文化名片。

  《福州晚报》(2024年5月26日 A07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