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丽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林素园。
林素园(1890—1967),无党派民主人士,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主义人士和民主主义教育家,生于长乐甘墩(金峰镇)联开村一书香门第,曾祖父辈三兄弟皆为秀才。民国元年(1912),毕业于福建师范学堂。1916年赴日留学,1920年在早稻田大学毕业,获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回国后任北平大学教授,并与高一涵、沈钧儒等创办《自治周刊》。他曾在吴佩孚阵营中当过幕僚,曾上书劝谏过吴佩孚而受到吴的亲信排挤。1926年,他临危受命,受聘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主张民主治校,奋力筹措经费,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民国时期,不断参加各种政治活动,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林素园始终关心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他与中共领导人李大钊有过密切的交往,与吴石将军义结金兰。上世纪20年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权运动大同盟”,在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等带动下,积极投身争民主、争自由、反对卖国、反对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从此以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同情和帮助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40年代还不顾安危,提供福州的私人住所,作为党的地下活动的联络地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195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聘任他为省文史馆馆员。林素园工诗词、擅书法、精通文史,又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杭州岳王庙围墙上苍劲浑厚、气派非凡的“忠孝无双”4个擘窠大字,永泰方广岩“云低洞阔吞天地,月朗泉飞忘雨晴”“石室泉帘清净地,月岩风洞过来人”“洞中闻是原如此,天外色空象什么”等几副楹联为其墨宝。他年轻时领导过长乐十三乡抗暴起义,抗日战争期间,他赴广西,投奔李宗仁门下,担任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议,随军驻守徐州,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他以李宗仁秘书的身份保护一大批到广西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原左翼文艺界人士。抗日胜利后,林素园定居福州苍霞。
一
早年的苍霞洲远离市廛,又依山面水,洲渚碧翠,霞彩纷披。“苍霞晚照满江红,精舍双轩迹早空;银币厂存银元里,沿洲抛网尽渔翁”赞美了苍霞的美景天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明清以降,台江海路顿开,苍霞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闽江上下游的重要航道,商品在此集散,街市日益繁荣。“五口通商”后,苍霞成为福州的商业中心,航运码头、工业设施都集中在此,形成了“城闉南有市,灯火夜眠迟”的鼎盛繁华景象。商贾、会馆、工厂、百货云集,福建银圆局、启明印务局、福建火柴厂、福胜春茶厂、迈罗罐头厂等先后在此设立,苍霞成为了闽江流域工贸文明的重要源头。
在林素园眼中,苍霞不仅是福州近代工贸的发祥地,还是文人的渊薮,他的恩师陈宝琛以及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严复、林纾、郁达夫等都曾经在这里学习工作居住过,而苍霞精舍、东文学堂则成为中国新学之滥觞。林素园对地灵人杰的苍霞情有独钟,抗日胜利后,他购置苍霞洲荔枝弄75号一座楼房,定居福州。
苍霞林素园故居建于清末民初,坐西朝东,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三层青砖楼房,西洋式外墙,面积240多平方米。晚年的林素园一直居住在苍霞,潜心研究,著作颇丰。同时,中共地下党曾以此居所作为联络点,利用林素园的社会关系和身份,组织开会、联络活动,掩护挽救战友。因此这是一座具有革命历史和人文历史意义的建筑。
解放战争时期,林素园在福州创办黄花岗纪念中学,暗中保护在学校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组织学生与群众抗日示威与宣传游行。原闽中特委书记张兆汉每次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前往香港、东南亚等地筹募革命经费时,林素园都给予经费支持和帮助。因支持进步学生活动,他在解放前夕被国民政府勒令解散学校而赋闲在家。
何可澎《洪通今烈士传略》一文中谈及林素园帮助掩护中共地下党员的事迹:抗战胜利后,洪通今进黄花岗中学读书,以读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于1946年2月,与林中长、施修莪等人同时批准为中共党员。1947年9月末,洪通今(时任福长平工委委员、闽海纵队支队长兼政委)与林中长(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交通员)住在高湖一个省委据点里。施修莪被省委派去湖南。10月,林正光于福州被捕。洪通今与林中长为救林正光心切,未经上级批准,冒险赶到福州求黄花岗中学校长林素园出面营救。他们这时不得不公开自己的身份。曾作为林素园学生的洪通今与林中长,很了解自己校长的品德,他绝对不会出卖自己的学生,而且一定会鼎力营救。果然,在林素园的努力下,林正光于第二年七月被保释出狱,并安排到长乐联开小学教书。此后,林素园家成为我党活动的一个安全的落脚点。
1947年9月,中共福建省委派施修莪调任湖南长沙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临行前,党组织要施修莪请林素园写封求职介绍信,用来掩护身份。当施修莪去找林素园时,林素园非但不推辞,而且满腔热情致信他的旧交、时任两湖监察使的高一涵,要其帮忙自己的门生谋找职业。此后,施修莪到长沙被叛徒出卖被捕,正因此信免于一死。他从湖南长沙被押送到广东惠阳时,林素园还写信给翁照垣将军,为施修莪周旋,使他被释放。
二
苍霞林素园故居。
林素园住在苍霞,心系祖国统一大计,希望能为和平事业效绵薄之力。解放后,他两次给毛泽东主席上书,坦陈政见,请命派其前往台湾促进统一。1948年1月,林素园应国民政府外交部顾问吴蔼宸之邀到台湾、澎湖等地考察旅游。在台游历期间,林素园不避危险,针砭时政,直言不讳。吴蔼宸挽留林素园在台湾任职,他婉言谢绝,与其长子今禹一起如期回福州,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林素园自台湾回福州后,在苍霞寓所终日整理那段游历考察时收集到的最新的台澎资料,于1951年端午节完稿《台湾纪要》一书。这是台湾被日本侵占50年回归祖国后第一部全面介绍台湾的专著,全书近5万字,分10章,包括地理、历史、政治、军事、工农业、水利、矿产、民族,并附有台湾本岛和澎湖的地图,以及名胜古迹照片,对了解研究台湾具有重要价值。书稿被送往国防部,时任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召集军事专家讨论此书资料,还宴请林素园叙谈,其季子林今发作陪。
林素园还是一位主张“教育救国”的著名教育家。他青年时期,秘密参加同盟会,追随中山先生闹革命,不顾个人安危,进行反清活动,经历疾风骤雨的辛亥革命的洗礼,终生敬仰为革命捐躯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献身精神。他辗转各地办学,创办多所中小学均以“黄花岗”命名,激励鞭策年轻人为寻求真理、拯救中国而努力学习。1941年,林素园在闽侯南屿镇集资办起私立黄花岗中学,聘请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施秉政等人任教。由于1944年8月福州第二次沦陷,该校迁至永泰县方广葛岭乡廨院寺;抗战胜利后,又迁校到福州白泉庵,1955年并入福州一中。他还曾将老家长乐县联开村的30多亩“书田”(旧时宗族间为培养读书人设置的田产)全部捐出,供本村儿童免费入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给林素园63元钱月俸,系当时文史馆馆员中薪水较高者,比大学本科毕业生工资还高一级。实际上他的63元钱不是都花在居家过日子上面,其中除用于购买字画花销外,或用于接济贫困、资助周边小孩读书等方面。当时,苍霞荔枝弄一邻居小孩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获林素园每月5元的资助。
三
晚年,林素园循循善诱,奖掖后学,极是为人称道。福州文史专家陈叔实赁居林素园苍霞寓所三年,两人因为共同爱好成为忘年之交。一次,陈叔实在三楼上吟唐诗,住二楼的林素园踱上来,叫好不迭。他说古诗讲究气势和音韵,所以要学写诗先要学吟诗,如果能够把诗的气势神韵吟出来,那就容易入门了。他见陈叔实家的写字桌上放着一部《李长吉诗集》,就说:“长吉诗以奇特险劲取胜,但有时雕琢太过。杜工部诗温柔醇厚,章法明密,最宜青年学习。”有一天,林素园拿了一方亲笔题字的绢布赠送给陈叔实,陈写了一首七言古诗表示感谢:“我尝问诗于素翁,素翁渊博世所宗。规我长吉不足学,欲学应学杜陵公……”林素园收到后,用淡红色宣纸题了一首七言古诗回赠。诗写得豪迈俊健,加上书法遒劲,陈叔实马上将它裱褙,日夕观赏。
林素园晚年在苍霞着力于“红学”和爱国诗人杜甫、辛弃疾、屈原等学术研究,著作颇丰,惜存留不多,现存者仅见《关于屈原生卒年月的问题》《屈原年谱及大事记》《〈红楼梦〉唯物史观》和《台湾纪要》《中菲交通简史》《摘星集》诗稿四卷等,还撰写了不少歌颂新社会、新气象的诗词歌赋,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1967年,林素园临终前写下“骨灰撒东海,随波到台湾”的遗言,冀望祖国早日统一。
林素园崇尚民主,立教救国的爱国思想深深影响了子孙后代,其子孙后人大多在国内外教育科技领域有建树,真可谓德厚者其后必昌。
《福州晚报》(2024年5月27日 A06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