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地情研究
张圣君食物传说与古代福建农业信仰
2024-07-1610:33:35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黄艺娜 吴纪宁

1721097238815694.jpg

福州上下杭张真君祖殿 卢鑫 摄

张圣君信仰在闽台地区广为流传,他是海峡两岸民间最重要的道教信仰人物之一,传说其乳名慈观,生于福建永泰盘谷,活跃于北宋时期,早期形象是一个颇识法术、济世利民的游方道士,在唐宋造神运动中被福建民众推举为神,神号有张公圣君、张真君、张公真君、张公法主、法主公、都天圣君、都天法主、监雷御史等。

张圣君信仰历经800余年,各地自成特色,主要有莆田的张公信仰、以闽清金沙堂为中心的闽东张圣君信仰和以德化石壶寺为中心的闽南法主公信仰。进入明清,张圣君信仰在传说和民俗方面体现出农业神信仰的实质,留下许多关于食物的传说,包括放生红泥鳅、草药治疫病等,或可折射出古代福建农业发展的史影。

传说张圣君为度化闽清金沙镇金坑的严员外,前往严家当佣工,身体力行劝其禁杀生、戒口欲。一次,张圣君下田犁地时,严员外知其平常素食,不茹腥膻,却故意让丫鬟在煮粉干的底下藏了几条红糟焖泥鳅送给他吃。张圣君知其用意,吃完粉干后﹐便用筷子将红糟泥鳅一条条夹起放进田里,口中念念有词,那煮熟的泥鳅竟一条条复活游走。

自此以后,梧桐村一带出现一种特殊的红泥鳅,其腹部还有两个凹痕,传说是张圣君用筷子夹过的痕迹。这些红泥鳅繁殖至今,成为当地的特有之物。

从农业的角度来说,在稻田中散养泥鳅对水稻的种植是有益的。泥鳅是一种底栖鱼类,通常生活在稻田和其他水域的底部,对水稻的生长并没有不利影响,反而有一些益处。泥鳅在淤泥中活动时,可以帮助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更加松软,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泥鳅的排泄物也可以作为肥料,为水稻提供营养。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们的食谱包括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小型节肢动物、摇蚊幼虫和水生昆虫等。因此,泥鳅可以帮助控制稻田中这些害虫的数量,减少对水稻的损害。另外,泥鳅在稻田中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可以吸收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有助于维持稻田水质的平衡。

据传说记载,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安溪县的民众普遍出现红斑症状,由于找不到有效的药物,疫情的发展十分危急。张圣君观察病情后发现,只有天山雪莲才能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然而,天山遥不可及。于是,他决定先缓解民众的病痛,指示民众用瓜菜叶、生豆腐和香黄三味材料捣碎后涂于患处。

在古代,许多药品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而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人们通过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特性以及其季节性变化,逐渐掌握一套利用植物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对植物特性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张圣君使用的治疗方法,反映出在当时,农业知识包括植物和草药的药用价值已经在民间得到一定的普及和应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而言,瓜菜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还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抗氧化等功效;生豆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还含有一种叫作“大豆异黄酮”的物质,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激素水平;香黄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同时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血压等作用。

传说淳熙四年(1177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尤溪山区更是如此。有一个农妇正在生孩子,由于家里贫穷,身体又虚弱,无法抵御这种严寒天气,情况十分危急。张圣君听说后,心生怜悯,将一些材料酿制成一缸红酒,送给这个农妇作为月子酒,还告诉农妇多吃一些糟菜,因为糟菜中含有铁质,可以补血。农妇按照张圣君的建议,结果她和孩子都变得健壮起来。这个消息很快就在邻里之间传开了。于是,在尤溪、德化、大田等县,许多即将生产的产妇都会酿制红酒备用,同时也吃一些糟菜来补血。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当地的一种习俗。这个传说反映信仰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古代,农业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来源,也是信仰和宗教的重要基础。

福建是一个多神信仰盛行的地方,人们崇拜着各式各样的神祇,从海神、山神到农神,无一不体现福建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在这样的信仰氛围中,张圣君作为农业神祇的地位逐渐凸显,成为福建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说不仅是对古代福建农业信仰的生动映射,更是我们洞察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社会生活状态的重要途径,从而为理解和感知古代农业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作者单位: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福建日报》(2024年7月16日 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