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海洋文化
从“福建第一船”到“中国渔业第一县” 连江:逐梦全球 书写“船”奇
2024-07-2315:41:46来源:福州晚报

1.jpg

粗芦岛“一区两基地三高地”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出30周年。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了建设“海上福州”的宏伟蓝图。

  连江县牢记“做好海的文章”的嘱托,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向海洋要食物,跻身“中国渔业第一县”——渔业产值连续3年位居全国县级第一。

  渔伴船兴,渔因海兴。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连江沿江向海、襟山抱海的自然禀赋以及舟楫为马、以海为田的海洋文化基因。回溯历史,古称温麻的连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造船基地:从“福建第一船”到温麻船屯,再到粗芦岛造船基地以及深远海养殖平台……连江人向海图强,书写“船”奇。

2.jpg

连江自古就是重要的造船基地。

  “福建第一船”:从陆地走向海洋

  闽越人“习于水斗,便于用舟”。早在5000多年前,闽越先民就已在连江拓土生息。连江黄鹅屿遗址、马祖炽坪垅遗址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数量甚多的鱼骨、贝器、贝壳等,具有浓厚的海洋色彩。

  出土于连江山堂村的独木舟,有着“福建第一船”之称,意味着先民已掌握了一定的航行技术。据悉,该独木舟长7.1米,首宽1.2米,尾宽1.6米,舟体总重2吨,樟木挖制,可承载二三十人,为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的产物。这是迄今在福建考古发现最早的舟船实物,现收藏在福建省博物院。

  海洋文化遗址以及“福建第一船”,见证了连江先民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壮举:他们生活在沿溪、沿江、沿海区域,从事原始农渔生产活动,甚至前往外海探险,游走于内陆与海岛之间。

  温麻船屯:中国重要造船基地

3.jpg

“福建第一船”——连江出土的独木舟。

  造船兴,连江兴。到了三国时期,连江成为中国重要的造船基地。

  据载,东吴在福州“置典船校尉,令谪徒作船于此”,为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从闽江口(连江)至浙江温州一带的沿海地区,统称“温麻”,故此造船基地亦称温麻船屯。

  当时所造海船都采用了“温麻五会”技术,适合远洋航行。“温麻五会”技术也为后世的水密隔舱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福船的重要特征。

  福船是福建海洋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水密隔舱技术是福船的“黑科技”,被广泛应用于渔船、货船、战船以及外交使船,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造船业的兴起,为连江西晋设县创造了有利条件。西晋太康三年(282),温麻县设立,是福建最早的8个县份之一。《宋书·州郡志》记载:“连江县在府治东少北,本汉冶县地,吴为温麻船屯。”

  凭借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连江人的足迹开始从闽江走向近海:南北朝时,开辟闽江下游、敖江流域和沿海一带的6条航线;唐代,琯头港成为福州港的出海外港;宋元时期,福州至黄岐半岛的航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航道……这些在航海史、造船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几笔。

  到了明代初期,福州造船业在国内首屈一指,连江造船技艺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据载,郑和船队在连江等地招募舟师、造舰修船等,促进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连江县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铁竹篙(铁锚),原立于连江县城北门外,经考证为大吨位航船使用。

  闽江口的粗芦岛也成为郑和船队下西洋的誓师地。据载,郑和在粗芦岛福斗寺前筑“南海神坛”拜祭,誓师出发,经五虎礁(门)扬帆出海。

  千百年来,辉煌悠久的造船传统以及海上赛龙舟等海洋文化,为舟行远方、牧洋为田提供了技术、积累了经验,也让连江人深深镌刻进耕海牧渔的海洋基因。

  中国渔业第一县:连江船长逐梦全球

  进入“海上福州”建设的新时代,“造大船,闯大海,捕大鱼”成为连江人耕海牧渔的“重头戏”。

  1994年,《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出台,明确了水产养殖、远洋渔业等重点产业。地处福州北翼的连江,走前头、作示范。

  在近海养殖方面,连江大力发展“六贝两藻”,形成“海养贝藻鱼、陆养虾鳗鲍”特色水产养殖业。1994年底,连江水产品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在远洋渔业方面,一批连江船长逐梦大洋。早在1993年,连江疍民便远赴印尼海域,开启了我市民营远洋渔业发展的帷幕。

  乘着建设“海上福州”的东风,黄岐镇的兰平勇创立了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先后在非洲和美洲建设了毛里塔尼亚渔业基地和圭亚那渔业基地。其中,毛里塔尼亚基地是我国海外最大的渔业基地。苔菉镇的林生成立了福建正冠渔业开发有限公司,远赴南极海域捕磷虾,这也是全省首家参与极地渔业开发的远洋渔业企业。

  30年来,从闽江走向近海,再走向远洋,从一条船到一条鱼,再到一条产业链,连江经略海洋的同时,不断塑造起“向海洋要食物”的大食物观。2021年,连江渔业产值位居全国县级首位,并形成了鲍鱼、海带、鱼丸等优势产业。

  深远海养殖:全国最大智慧牧场

4.jpg

位于连江定海湾的“闽投1号”平台。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从2018年开始,连江以工业化思维打造“海上粮仓”,推动海水养殖由近岸浅水向离岸深海转移,在全国率先探索深远海养殖模式。

  在连江定海湾,分布着全国首个半潜式渔旅融合平台“闽投1号”等多个深远海养殖平台。这些平台代表了当今世界养殖先进生产力水平。以大黄鱼为例,深远海养殖平台单位产量是传统养殖的5倍,单位产值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0倍。

  这些“大船”,不少是连江“智”造。位于苔菉镇的福建省泰源船业有限公司,是福州唯一保存完好的百年民间船厂,产品有渔业捕捞船、海水养殖工船、深远海养殖平台、传统福船等7类20多款,年均造船量占福州地区渔业船舶造船总量70%以上。

  该公司敢于做“吃螃蟹的第一人”,造出了3台“泰渔”平台。其中,“泰渔1号”是福建省首台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泰渔3号”采用了水密隔舱技艺。

  不仅如此,位于粗芦岛的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全省最大的特种船舶生产基地,建造了“闽投1号”“乾动”等4台深远海养殖平台,为智慧牧场再添“生力军”。

  截至目前,连江已成功下水深远海养殖平台11台(套),投放、投产数居全国县级第一,一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智慧牧场,并多次获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点赞。

  如今,昔日郑和船队誓师地,变身海洋经济新高地。连江正在加快建设粗芦岛“一区两基地三高地”——福马产业合作园先行先试区,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福州国际水产品集散交易基地,以及海工装备科创高地、海洋生物科创高地、数智渔业科创高地,做大做强“世界渔都”城市IP,让“海连江”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风从海上来,连江将继续书写新“船”奇。

  (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叶建隆 记者 包华)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