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榕城 > 地名文化
闽都地名趣谈|话说“光禄坊”
2024-08-0410:54:30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光禄坊,是三坊七巷中三坊的南部一坊。

  光禄坊位于南后街南部西侧,始建于西晋末年,形成于唐宋时期。唐代“安史之乱”后,南迁避难的人聚居于此,形成了一个以士大夫、文人为主的居住街区。光禄坊东起吉庇路口,西至环城路,南通花仓前,北接文儒坊。因坊内有闽山,名闽山坊,后改名光禄坊。

  改名光禄坊,是因为一位官职为“光禄大夫”的人。根据《三山志》的记载:“光禄坊,旧曰闽山。光禄卿程师孟游法祥寺,置光禄吟台,因以名之。”说的是宋熙宁元年(1068),光禄大夫程师孟来福州任知州,下班或周末,有时去闽山的法祥寺度“半日闲”。那里有巨石如台,上有题刻“闽山”,程师孟常在这里吟诗,如“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僧人称之“光禄吟台”,并题刻于石,其后坊随之改名。

  不过,按清乾隆《福建通志》的说法,光禄坊得名要早些年:“方寘,侯官人,皇祐间官钤辖,以征蛮寇侬智高、平广南功,升都护,累进少保、金紫光禄大夫。嘉祐七年(1062)赐所居坊名光禄坊。”说是“金紫光禄大夫”方寘住的地方获宋仁宗御赐而改名。

  程师孟在福州任内扩子城、疏河道、修桥梁、兴教育、救灾荒,造福一方。业余到乌石山登高望远,觉得这里跟道家的蓬莱、瀛洲差不多,便改其名为道山,还建了道山亭。后来专门请也曾任福州知州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写《道山亭记》。

  光禄坊北侧题刻“闽山”那里,属乌石山的支脉。有块二丈多长的大石,形如曲尺,即鲁班尺,所以闽山又称曲尺山,方言谐音雅称玉尺山。曲尺的度量标准和矫正功能,或许就是程师孟为官的圭臬。

  清嘉庆十三年(1808),齐鲲领钦差任册封琉球正使。回朝复命后,皇帝特批,让他回老家休假。他就在光禄坊修建了玉尺山房。时光流转,古厝换主。后来,林纾在此度过童年,李宗言在此藏书,湖北布政使叶敬昌退休居此。林则徐应叶敬昌热情邀请,来这里放鹤。那是道光三十年(1850)夏天。

  万历三十年(1602),状元许将后裔许豸一族入住光禄坊北侧许厝里,历七世,诗书传家,朝廷赐额“海国醇风”。许豸的儿子许友善书、画,写诗也是老手,时称“三绝”,在这里组织光禄吟社。许友的外孙黄任卸任回乡,住光禄坊香草斋,著有《秋江集》《香草笺》。他的诗在台湾影响很大。香草斋聚集了许多文人墨客来吟诗作画、切磋文才,形成了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光禄派”。

  清同治年间,李宗言、李宗祎兄弟在玉尺山房倡立福州支社。林纾、陈衍、沈瑜庆等人常来雅集,是闽派诗歌“同光体”的重要一支。

  光禄坊的诗意,伴随着书香。光禄坊先后创办有道南书院(道南祠)、观我小学堂、福州蚕务女学堂(女子师范传习所)、南城小学堂(林则徐小学、鼓楼区第三中心小学)、福州第二中学。

  光禄坊刘家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中心展馆。院落两侧原为清初画家许友读书处和进士、内阁中书林佶故居“朴学斋”。刘家镇治学藏书“翍均凥”,是林则徐题匾。刘家镇侄儿刘齐衢、刘齐衔是“同榜兄弟两进士”。

  辛亥革命,林觉民英勇就义,家人接得其岳父陈元凯从广东传回消息,其妻陈意映即避匿在早题巷。而林觉民“惊天地泣鬼神”的《与妻书》就是在这里传递的。

  《福州晚报》(2024年8月4日 A06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