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莉
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马英九一行时提出,“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强调“将采取更有力措施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促进心灵契合”。源远流长的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与国史、家谱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是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纽带。要充分发挥地方志作用,增强两岸同胞互信互助和文化认同、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志为证,充分彰显“两岸一家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在清代以来的方志中,反映闽台关系的记载不胜枚举、俯拾即是。比如,反映地理关系,乾隆《重修台湾府志》记载:“台郡负山面海,台山自福省五虎门蜿蜒渡海”;反映血缘关系,康熙《台湾府志》记载:“凡此岁时所载,多漳泉之人流寓于台者,故所尚亦大概相似云”;反映文化关系,1970年《台湾省通志》记载:“尤以台湾居民原籍半为闽人,其所创书院制度,多取则于闽省书院之规模”;反映经济关系,嘉庆《续修台湾县志》记载:“泉、漳数郡,资粟粒之运济;锦、盖诸州,分蔗浆之余赢”;反映军事关系,道光《厦门志》记载:“控制台湾,惟厦门最为扼要,形胜所在,便于指挥。执事在省隔远,莫如疾驱南下,驻扎厦门,督师进剿、筹划粮饷,诸凡机宜,呼应便捷。”这些地方志记载深刻反映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无可辩驳地论证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史实。
以志为媒,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成效显著
近年来,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充分发挥地方志独特作用,助推两岸文化交流,积极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组织编纂涉台志书。在全国率先组织编纂《福建省志·闽台关系志》《福建省志·台湾同胞联谊会志》等涉台专志,全面记述闽台关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延续;启动迄今最完整的闽台历代方志汇编《闽台历代方志集成》整理出版项目,目前已出版“福建省志辑”98册、“台湾志书辑”40册;历时近10年,与台湾妈祖联谊会联合组织编纂出版370多万字的《妈祖文化志》4卷,为首部由两岸专家学者合编的志书,翔实地记载了妈祖信仰在两岸的流布影响和两岸共同传承弘扬妈祖文化等内容。
组织方志文化入台。率先推动2186种、3754册福建方志文献进台湾,为大陆方志机构向台湾有关机构赠送方志文献数量之首;先后在台湾地区举行《闽台历代方志集成》“福建省志辑”“台湾志书辑”和《妈祖文化志》首发式,举办妈祖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产生了热烈社会反响。
开展闽台方志收藏展示。福建省方志馆福建省情展专设“闽台同根一家亲”单元,立体展示地方志中的闽台关系记载;持续收集整理闽台历代方志,并进行数字化转化和整理,目前已完成数字化整理298种方志,共计38万页。
以志为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进一步发挥好地方志独特作用,推动两岸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打造祖地文化品牌。一是共修两岸同名同宗村村志。同名同宗村是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乡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可以在两岸深入开展调研,适时启动“两岸同名同宗村村志”工程,按照“一村一志”统一规划、分批推进、形成系列,不断增强台湾同胞的原乡记忆。二是共修两岸民间信俗志。台湾地区许多民间信俗源自大陆,在台湾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容易引起共鸣。可以充分借鉴两岸合编《妈祖文化志》的成功经验,启动编修《保生大帝文化志》《临水夫人文化志》《清水祖师文化志》《关帝文化志》等民间信俗志,发挥民间信仰的精神纽带作用,凝聚共识、增进文化认同。三是共修两岸特色文化艺术志。中华文化是两岸民众共同的精神印记,台湾南音、歌仔戏、木偶戏等民间艺术和红砖建筑文化“根在大陆”。可以全面梳理两岸特色艺术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发展脉络,启动编修相关特色文化艺术志,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打造两岸方志文化交流桥梁。一是推动方志入台。可以定期在台湾地区举办各类方志成果展等活动,在台湾大中小学和社区设立方志书屋、开展地方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举办两岸合编志书首发式和学术研讨会等,探索建立两岸共享史料、共修志书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二是开展“方志寻根”。以方志为纽带,以两岸共修同名同宗村村志、民间信俗志和特色文化艺术志为契机,推动台湾同胞寻根谒祖和两岸族谱家谱对接、宗亲乡亲姻亲交流、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实现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三是设立闽台方志论坛。闽台两地有着密切的修志渊源、共同的修志传统和丰富的方志资源。可以探索设立闽台方志论坛,邀请两岸修志人士和相关学者围绕地方志编修,开展编纂研讨、课题合作和学术交流。四是打造青少年“方志研学之旅”。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可以利用地方志和谱牒,组织青少年开展寻找同名同宗村、祖籍地之旅和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两岸书院文化之旅等方志游学或夏令营等,让两岸青少年在活动中进一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
打造两岸历史溯源展示平台。一是建设闽台方志数据库。整合闽台两地收藏和研究地方志的机构力量,共建集文字、图片、音视频数据等于一体、覆盖闽台方志各部类的数据库,形成集闽台方志之大成的专业化、专题化存储平台。二是建设两岸数字方志馆。采取VR、AI等技术,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体验等多种形式,从地方志角度展示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历史联系,打造两岸共建共享、“永远在线”的数字方志馆。三是加强两岸相关场馆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史志馆、文化馆、博物馆、族谱馆等场馆在方志资源联动、方志展陈互动、方志活动联办、方志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中国民族报》(2024年8月6日 第7版:理论周刊·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