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地情研究
“云物三山”与“福山”
2024-10-0915:28:00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孟丰敏

  福州别称“三山”。福州多山,城里有三山: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宋朝陈轩有一首诗《冶城》: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

  近日,我在永泰县赤壁景区,看到雨后云山雾罩,想起《冶城》这首诗。宋朝的福州三山,雨后也如永泰赤壁这般云雾缭绕,远近大大小小、层层叠叠的山峦,在微烟缥缈中若隐若现,非青非墨非白。变幻无穷的景象,何止是一幅天然水墨画,真是神仙境界,令人神往。

  明朝重建福州城墙的驸马都尉王克恭,原名王富。他称赞福州是“云物三山”。云物三山,出自唐韦应物的《赠卢嵩》:“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云物非云雾,王克恭认为福州像物外仙境。

  中国有三山五岳,泛指华夏大地各名山。三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指华夏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三条龙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第二种是道教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第三种是今人所喜欢的三座旅游名山:黄山、庐山、雁荡山。

  五岳中的华山,古名“物山”。三山五岳是古代皇帝渴望长生不老而向往的神仙境界。

  晋王嘉《拾遗记·高辛》载:“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说明古代的三山多指神仙境界,因此《冶城》诗里有“楼台相望跨蓬壶”。

  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赞颂福州“三山”的诗《奉和陈贤良》:“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陈贤良就是陈旸(1061—1128),字晋之,生于福州闽清县宣政里漈上(今云龙乡际上村),世称“陈贤良”,是北宋音乐理论家,官至礼部侍郎。

  比苏轼早出生18年的曾巩在福州担任过知州。他撰写的《道山亭记》说明了福州三山,“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而且说明乌山因为“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所以,曾巩说邀请他写《道山亭记》的前任知州程师孟评价乌山:“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洲之山。”

  或许苏轼是读了曾巩的《道山亭记》而将福州的三山称作“神仙地”。由此可知,王克恭盛赞福州是云物三山,是指福州是海上三神山,是“神仙地”“人间仙境”,是有福之州。

  有福之州的“福”便是这三山神仙地,是福山、福运、福脉、福气、福相。

  唐开元十三年(725),原闽州改名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传说此城市名称与“福山”有关。当时福州的范围大致在冶山一带。《冶山史话》记载:“冶山,位于越王山(即屏山)南麓。”“冶山西北一带,唐代为观察使、都督府所在地。”

  “福山”在州之西北。州西北应当是指唐代都督府北面的镇海楼所在的越王山。因为福州之名是唐代所定,当以唐代城池方位为准,来判断福山(福运、福脉)的位置。古人城市建设看重山水堪舆,即地理位置对生活的影响。龙脉即福脉,是一座城的福运、福气。越王山即屏山,应当是当时的所谓龙脉,是一座福山,对保护城市,和城市建设发展有重要的屏障作用。

  五代以后,王审知往南扩建福州城,还是要依山傍水。城池的扩建将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别称“三山”。五代时的福州城还是水城,乌山、于山都位于水中,因此,三山被认为是海上蓬壶、瀛洲。古代山脉保护城市的屏障作用非常关键,如果山脉距离城市太远,起不到保护和建设依托作用,就不能说与福脉、福运有关了。

  “福山”或许指这三座山:于山、乌山、屏山,因为此三山被认为是海上三神山。还有一种说法,福山是永福山,即莲花山。

  《福州晚报》(2024年10月9日 A06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