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榕城 > 地名文化
闽都地名趣谈|话说“琯头”
2024-10-2116:54:08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琯头,是一个镇,地处连江县南部。

  琯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玉制成,有六个孔,像笛子。琯头据说是“因旧时所辖地域地形似乐器‘琯’而得名,又称琯江。”可能过去叫琯头的区域是长条形的。现在,琯头镇西、北、东岗峦环抱,临琯江的南面有长12里、宽6里的琯江平原。

  也有人说,“琯头”地处闽江口,有“管领”闽江的含义,称“管头”。定地名时,就把“管领”的“管”,按照《说文解字》的通假,雅化为“琯”,称“琯头”。

  还有的说,“琯”头,是“绾”头。说琯头镇长门村电光山上的长门炮台,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清代炮台。它与附近的几个炮台,以及隔江的琅岐岛金牌、烟墩炮台等形成犄角之势,扼守闽江口第一要隘。绾是系,绾头如同扎紧口袋的绾结。

  琯头镇东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南临闽江口与琅岐岛相对,西与马尾区亭江镇接壤,北与江南乡相连,东北与晓澳镇相邻。

  琯头港是福州港的出海外港,史称北港。南港是对面闽江南岸的长乐潭头港。明末清初省内外商船多从南港出入,商贸云集潭头。清乾隆末年,因潭头港淤塞严重,船舶改从长门水道进入琯头港。至嘉庆元年(1796),琯头港取代潭头港成为后起之秀。罗源、宁德及闽东各地货物多在此集散。鸦片战争后,随着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琯头港成为闽海关的监管区和大中商轮的寄锚地。从清末到民国初,山东、宁波、上海、天津等地的商船,以及英国、法国等外国商船频繁往来琯头港,“洋货”充斥市场,商旅云集,琯头镇商铺店号达四五百家。海关、邮电在琯头都设有分支机构。

  琯头是著名侨乡。唐至清代属永福乡,有安庆、新安两个里。1935年,编查保甲后为第一区署驻地,设琯头、荻安两个联保。1937年,壶江和川石岛从闽侯县划属琯头,增设壶川联保。此后分分合合。1958年7月,为县直辖镇。

  琯头有青芝山,最高处海拔500多米。青芝山称百洞山,奇峰、异洞、怪岩、流泉,共有108景。青芝山景区的开拓者是董应举。

  董应举(1538—1625),字崇相,号见龙,琯头镇塘头村(旧闽县龙塘乡)人。《明史·董应举传》载:“应举好学善文。其居官,慷慨任事;在家,好兴利捍患。比没,海滨人祠祀之。”

  董应举曾在东沙岛勒石纪功,人称“海石铭”。纪念万历四十五年(1617)沈有容将军于东海洋面东沙岛(马祖东莒)生擒倭寇67人,史称东沙大捷。

  琯头最大的溪流叫孟溪,发源于汤岭山脉。在明清时期,亭头以下至琯头一带统称“合北里”,孟溪与东岐村的岊溪、长柄村的浩溪称为“合北三溪”。福州已故著名文史专家黄启权是东岐村人,他的文集就取名《岊溪集》。

  也许是琯头的“琯”是古代管乐器,当地十番音乐传承良好。琯头镇拱屿村的连江十番古乐研究会教学点被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确定为“福建十番音乐研究基地”,被中国音乐学院定为十番古乐课题研究实践基地。2019年连江十番古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晚报》(2024年10月21日 A07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