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常飞
荆山境。
闽侯荆溪镇的徐家村位于洪甘路以南片区,这里是村里传统建筑最丰富、最集中的区域。古时江屿山荆花开遍,遂得名荆山。后来又因全村人皆姓徐,故命名为徐厝墩、徐墩、徐家村。人们驱车而来,在村中悠闲行走,感受一段静谧时光,欣赏几处古宅,也学习一章荆山徐氏家史。
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的古宅建筑年代跨度从明清至民国,因而它又有着“闽侯传统建筑博物馆”之称,这不是过誉之词,据介绍,村内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挂牌保护的古厝97座。如今的古厝是古典建造技术的呈现,如灰塑、封火墙、房顶,乃至老木门、格子窗等建筑构件都有它自身的美,当静心欣赏它们时,是一种享受。古厝,这项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历史赐予当代人的一种“财富”。
“十三厝当代艺术馆”位于徐家村172-174号,始建于清末,改造提升后成为艺术家活动平台;“三落排”是村里体量最大的古厝,属“合院式民居”,由三座并排、布局相仿的大厝组成,占地面积3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900多平方米。
关于徐家村古厝,有两个故事值得一说:
陈宝琛与徐氏24世孙徐高松为同窗,二人曾就读于福州鳌峰书院。高松精于《易经》学说,陈宝琛经常与他探讨交流,于是日久二人交情甚深。时逢高松60岁寿宴,陈宝琛邀请上街侯官人、时任奉天巡按使的张元奇一同前来贺寿,并于寿画上题词,以示敬重。
另外一则故事是关于萨镇冰的。
萨镇冰在任福建省长期间,常至徐家村微服察访,并结交徐家村高镛、高谋、学演等人。1938年3月30日,萨镇冰79岁生日,当时陈培锟等在福州设宴庆贺,可他婉言谢绝,却独自来徐家村找挚友高镛、学演、见可、谊子等在高镛厝一起过生日。村民们为他准备了20桌午宴,萨镇冰十分开心,宴席上欢声笑语不断,敬酒祝福不息。餐后,在众好友陪同下,他又兴致勃勃地在村边悠闲散步。转眼夕阳西下,眼前景色让他流连忘返。这下急坏了厨师和众乡亲,幸好厨师灵机一动,把中午剩下的各盘菜按干湿分两类,干的加上蔬果腐竹粉丝等食材,煮成一大碗大杂烩。湿的同样加些瓜果海鲜干品等食材,炒成“大盘炒”,俗称“炒八珍”,萨镇冰吃后赞不绝口。此后徐家村大小宴席,头道菜必是“炒八珍”,这道菜也象征着吉祥、喜庆、和美、团圆。
每一栋古厝都有它的历史,也有着属于它的完整生命,这些都值得阅读与品味。徐家村古厝的内涵,蕴含着诗礼传家、立身忠孝、勤劳勇毅等品质,如今古厝已不再居住曾经的那一家人,但家族的精神依然传承。
村中有一座古厝被开辟为“徐家村乡土博物馆”。游客通过馆中展板介绍,可直观了解当地文物古迹。展板分8个篇章、49个版面,介绍徐家村的耕读文化、儒商文化、宗祠文化、华侨文化和饮食文化,展现出徐家村儿女爱国情怀,成为游客了解徐氏文化的窗口。据了解,该馆2000多件展品,大部分都是当地村民无私提供。
我以为凡是在村子里生活过的人,每家每户都珍藏有若干祖辈留下的老物件,或许它们并不稀奇,但当它们被集中到一起时,就能直观地展现出那个年代的印迹,后来者就可从中感受前人的生活气息。“老物件”可能到处都有,但在一个村内能集中展现却不多见。再进一步而言,一部村史的写就,得益于村民共同参与,当他们把潜藏的记忆公之于众时,这些片段就会形成一段可读的历史。所以建设乡村文化,村民集体参与显得格外重要。
除了古厝,村中名胜古迹还有很多,比如宝胜寺、徐氏宗祠、圣王庙以及节孝坊、徐家村坝、亭长桥等,虽然有的已湮没于尘埃中。在这里尤值得说的是与明代大藏书家徐(木昂)、徐兴公有关的荆山精舍。
徐氏藏书故事流传广远,早已载入中国藏书史长河中,但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徐氏在福州鳌峰坊藏书楼有5处,共十余楹。按建造先后顺序为:红雨楼、绿玉斋、汗竹巢、宛羽楼、偃曝轩。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3)赞汗竹巢云:“武夷神君不可见,幔亭仙乐奏云匏。欲寻三岛人间世,无恙鳌峰汗竹巢。”
荆山精舍坐落于徐家村“荆山境”东墙外侧,系徐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精舍有藏书,徐氏子弟曾就读此处,后来演变成文人雅集场所,清初倾圮。
徐家藏书事迹可以从徐(木昂)说起。徐(木昂)(1513—1591),字子瞻,号少坡,又号相坡居士。明朝嘉靖乙丑岁 (1565)贡生,授江西南安府训导,官终永宁县令。生前喜交游,好积书,病重时家事绝不挂齿,所谆谆者,花木、竹石、图书而已,可见其雅嗜。著有《周易通解》(8卷)、《易经理解》(12卷)、《徐令集》等。
徐(木昂)之子徐兴公(1570—1642)熟悉地方文献,充分利用藏书以著述,先后三次参加《福州府志》编修工作,还修纂《鼓山续志》《榕城三山志》《雪峰寺志》《武夷志》等,还有《笔精》《鳌峰诗集》《荔枝谱》《闽中海错疏》《闽画记》等几十种书籍。
嘉庆年间(1796—1820),有徐氏后裔题咏荆山精舍,这首诗可能是今人研究这段历史的珍贵史料。徐芝田,名进玉,字世瑜,号耕石,生于乾隆丙午五月,嘉庆庚午科举人,曾任漳州府海澄县儒学教谕等职,他是徐家村儒家思想、孝道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笔下《雨过荆山精舍》诗云:
斋堂依庙枕山阿,父子弟兄此切磋。
荒径颓垣淹岁月,鸣蛩啼鸟袭诗歌。
虽贫求乞倾囊惯,比富王侯插架多。
荆屿鳌峰俱已矣,风流人远雨翻河。
荆山徐氏还有许多可待挖掘和阐述的事迹。
徐家村肇建于宋,村中原住民有苏姓、李姓等。北宋末,徐天一徙居兹土,肇基立村,徐氏族人奉其为开村始祖。此家族人才辈出,古时出过3位进士、13位举人、36位秀才,而这一脉徐氏人物,当以藏书家徐(木昂)、徐兴公最著名。
《福州晚报》(2024年10月26日 A07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