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洪山镇·张经
他是明朝中期的抗倭将领、民族英雄。1555年取得“浙江大捷”后却遭嘉靖帝听信严嵩谗言而被冤杀。《明史》评论道:“张经功不赏,而以冤戮,稔倭毒而助之攻,东南涂炭数十年。谗贼之罪,可胜诛哉!”
张经画像
张经(1492—1555),字廷彝,号半洲,侯官县洪塘乡(今福州市洪山镇)人,历任浙江嘉兴知县、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南京户部尚书等,著有《半洲诗集》传世。
张经自幼勤读经史,长大后体貌魁伟,文韬武略,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任浙江嘉兴知县。嘉靖四年(1525),入京任吏科给事中,后升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协办都察院事。张经秉性刚直,不畏权贵。兵部尚书金献民接受宁夏总兵钟放的贿赂,张经带领同官提出弹劾,金献民因而告病辞职;河南巡抚潘埙匿灾情不报,也被张经弹劾去职。明代锦衣卫和东、西厂是专门侦察官民言行的特务机构,官校们挟势勒索,大为民害。张经上疏指出此辈“譬则虎狼蛇虺,遇者无不毒噬”,建议予以撤除,为世宗所采纳。
张经敢碰权贵的事迹被人们津津乐道。皇帝见张经敢作敢为,是可用之才,于嘉靖十六年(1537)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又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有功,进兵部左侍郎。未几,定计抚定安南国,进右都御史。之后平息思恩九土司及琼州黎民起义,再进为兵部尚书。
嘉靖三十二年(1553)起为南京户部尚书,后改兵部。次年五月,以东南倭寇猖獗,命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专责讨倭,便宜行事。时寇二万余人占据柘林、川沙,张经选将练兵,并请调俍兵。
嘉靖三十四年(1555)春,倭寇进犯乍浦、海宁,攻破崇德,转掠浙西。张经选将练兵,准备等粮兵齐集后,一举尽歼倭寇。这时,权相严嵩的干儿子、兵部侍郎赵文华巡海督师到浙江,催促张经进兵。赵文华倚恃严嵩威权,对张经颐指气使,又向张经索贿白银两万两,张经不理,因而激怒赵文华。
适值倭寇四出劫掠,赵文华督战更急。张经回复说:“倭寇十分狡猾而且人数众多,等援兵到达后再进击,才能保证万全。”赵文华认为张经瞧不起自己,极为恼怒,便伙同浙江按察使胡宗宪上疏弹劾张经。当年五月初一,倭寇几千人水陆并进侵犯嘉兴。张经率领浙江军队捣毁松江贼巢,继而又指挥永保的俍兵攻破川沙洼据点,倭寇大败,出海逃走。张经为保嘉兴,与倭寇大战于嘉兴北面王江泾,斩杀倭寇1980余人,烧死溺死的倭贼不计其数,史称张经“自兵兴以来,天下战功第一”。
张经获王江泾大捷,为抗倭以来第一战功。而严嵩亲信赵文华,为攘夺其功,竟在张经报捷之前秘密上疏,说王江泾之战是他督师出战的结果,同时诬陷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 。首辅严嵩即禀报世宗,赵文华所言皆为事实。世宗大怒,下诏逮捕张经。浙江捷报传到北京,给事中李用敬、闻望云陈奏:“王师大捷,倭气夺,不宜易帅。请召回锦衣使者。”世宗认为李用敬、闻望云与张经结党回护,将两人廷杖后削职为民,仍把张经逮捕到京下狱。七月二十五日,张经被逮至京,详细奏明进兵经过,请予免罪。世宗不听,将张经下狱论死。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与李天宠、杨继盛一起被斩于西市。“京师震骇,谓国家一日杀三贤能臣,罢市者累日。”
张经墓近景
朝廷颠倒功罚,引起极大震动。张经有智有勇,善用兵,在江南抗倭期间御将帅、守要害,有功反遭诛戮,天下人都为其鸣不平。隆庆初年,张经之孙张懋爵上疏鸣冤,朝廷乃恢复张经官职,赐祭葬,追谥“襄敏”,并予后代袭封官职。
在于山下有座有名的报恩定光多宝塔,始建于唐朝,嘉靖十三年(1534)被雷火焚毁,正好是张经在福州守孝期间,与状元龚用卿倡议募资重建砖塔,运来上好的青砖并请名师修复,外涂白灰,也就是现在的白塔。青砖砌筑的墙壁上,留下张经一首七律诗。诗曰:“燕王本意筑金台,只谓能收济世才。何事荆轲终远去,空怜乐毅不归来。平沙古嶂河山在,落日鸣琴草木哀。三辅云晴瞻北极,九重宫阙自天开。”
张经还热心教育事业,撰写《四门学碑记》,碑现存于于山碑廊内。
点评
张经具有文韬武略的良好素质,又有忠孝的道德修养和清正刚毅的品格,所以在他的仕宦过程中,始终保持正派刚直的作风,不畏强权,不阿权臣,坚决与贪官、恶吏作斗争。而且在奉命平定地方动乱、抚定邻国战争,尤其在抗倭战争中,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嘉兴王江泾一战,歼灭倭寇数千人,号称“天下战功第一”,是一位热爱国家、保卫国防的民族英雄。
(来源:《左海清风:福州孝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