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地情研究
叶向高与钱谦益的忘年之交
2024-12-0115:13:3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何华龙

1733123925293031.png

钱谦益

1733123960530478.png

钱谦益墓

  矗立在凤凰山上、融侨大楼旁的“仰止门”,是福清一中标志性建筑。众多领导、校友参观校园,到此都会驻足徜徉,并在门前台阶合影留念。

  据文史学者考证,福清一中门口附近,曾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仰止祠,是纪念晚明内阁大学士、福清名人叶向高的。

  仰止门门楣上的“仰止门”三字及两旁的对联,由福清一中1966届校友陈章汉题写。门联“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选自明末清初诗坛盟主之一钱谦益的诗句,原题为《吴门送福清公还闽》(其八),盛赞叶向高的忠诚与品德,以及皇帝对其年高德劭的敬重之情。

  一

  钱谦益(1582—1663),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绛云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属江苏省张家港市)人。在吴中,钱谦益被誉为苏州历史上的才子,明清文学史上的巨擘。

  钱家是吴中颇负盛名的望族,其远祖可追溯至五代时期的吴越武肃王钱镠。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当代政治家和学者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皆是其后裔。主要生活在现在的浙江、江苏东南部、上海等地。到现在,钱镠子孙已有数百万之众。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钱谦益参加殿试,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天启年间,参修《神宗实录》。崇祯时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南明弘光时,官至礼部尚书。入清后,以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1646)称病归里。顺治五年(1648),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居家,秘密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与黄宗羲、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等皆有联系。康熙二年(1663)五月,一生跌宕起伏的钱谦益病逝,时年82岁,埋于今常熟市区西门外烧香浜。

  钱谦益诗文在当时极负盛名,被奉为“东南文宗”和“虞山诗派”领袖。阎若璩称,与海内读书者游,博而能精者,仅有钱谦益与顾炎武、黄宗羲三人。尤以诗名,与吴伟业、龚鼎孳合称清初“江左三大家”。著作甚丰,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杜诗笺注》,编有《吾炙集》《列朝诗集》,另有《开国功臣事略》《明史断略》《楞严蒙钞》等。

  对钱谦益的评价颇有争议,尤其是降清、仕清之举成为其道德症结,清乾隆皇帝将之视作失节者,删禁其著作。但也有学者指出,入清后,钱谦益仍多次私下策反降清武将、暗中资助郑成功反清等等。若就文学地位而言,则钱谦益仍应得到肯定。钱谦益的一生复杂且充满悲情色彩,他与名妓柳如是的爱情,倒是让后人津津乐道。

  叶向高出生于1559年,钱谦益出生于1582年,二者相差23岁。叶向高与钱谦益在万历和天启年间,曾两度同朝为官,当时叶向高已尊为内阁首辅,而钱谦益1610年29岁进士及第,尽管初入政坛但已才情彰显。叶向高以首辅之位,努力调和党争,但思想深处明显倾向于东林党,而钱谦益家居吴中,又是青年中的才俊,颇得身居高位的叶向高的赏识,并极力提携。

  从典籍上看,二者似乎互动不多,但实际上思想、行动上屡有交集。可以说是结成了忘年之交。

  二

  万历三十四年(1606),25岁的钱谦益首次到南京参加乡试,得中南直隶应天府乡试第三名。

  万历三十八年(1610),钱谦益第二次赴京参加会试。在会试顺利题名之后的殿试中,钱谦益颇得时任首辅大臣、主考官叶向高的赏识,并欲置定为状元。发榜前,司礼监太监和宫中权要都向钱谦益报喜,就在钱谦益踌躇满志时,状元竟变成浙江人韩敬,而钱谦益却变成了探花郎。

  这次意外的变故,背后折射出的是晚明时期政坛激烈的党争。叶向高、王图、孙承宗等主考官或是倾向东林党,或是东林党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对钱谦益特别欣赏,想借科举取士之机网罗人才,壮大门户,遂极力提携钱谦益。这自然要受到反对派的阻挠,宣党头目安徽宣城人汤宾尹,通过暗箱操作,贿赂宫中的秉笔大太监,将状元的名字换成自己的门生韩敬。

  钱谦益自视甚高,平素以明末文坛宗主自居,具有卓越才情。自初入仕途开始,因与东林党人的这一层关系,就立即被卷入到晚明党争的旋涡中。正如钱谦益在诗中所言,“一从吾党游,磁铁永相取”。

  进士及第后,钱谦益授职翰林院编修,与首辅叶向高共事。但他仕途并不平坦,在他中进士的同年,他的父亲钱世扬去世,按照惯例,他离职服丧3年,3年期满后,他应当回朝补官,但因他与东林党人关系密切,所以在阉宦把持朝政时,他长期得不到补官,只得赋闲家居,在家闲居十余年,悠游山林。在这期间,他的思想、学术和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于这段经历,钱谦益在《嫁女词》中有云:“归宁十余载,道路阻且长。”

  在这一方面,叶向高也曾有过相同的经历。他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第一次致仕后家居6年,悠游山水,开发福庐山名胜,足迹遍及黄檗、石竹、灵石、瑞岩、龙卧、万石、万安诸胜景,特别是在瑞岩山留下了著名的题刻《谢政归来》。

  《明史·叶向高传》载,“(万历)四十二年……向高乞归益数(更加频繁地请求辞官还乡),章十余上。至八月,允其去……命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赐白金百,彩币四,表里大红坐蟒一袭,遣行人(行人司的官员)护归。”

  这个内容说的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叶向高眼看神宗皇帝久不理朝,朝臣分朋结党,皇族互相倾轧,感到“时不可为”,就连上奏疏62道请辞,获准告老返乡,时年56岁。

  叶向高还乡途中,经过苏州,拜访赋闲在家的钱谦益。钱谦益热情宴请,并写下一组八首诗《吴门送福清公还闽(甲寅)》送他。这首诗题目中的“吴门”,是苏州的别称。“福清公”,就是指叶向高。“甲寅”,万历四十二年(1614),岁次甲寅。其八为:

  鹗立朝端领搢绅,飘萧鬓发见风神。

  契丹使亦知元老,回纥占应见大人。

  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吴门咫尺邻阊阖,珍重东山五亩身。

  这首诗的意思是:想当年公(指叶向高)严敬正直地在朝廷中统领群臣,飘萧白发闪烁着风度神采,令人起敬。那时连契丹、回纥都知道公是朝中元老大人,都想拜见公啊!这个时代公认公是个孤忠,应留作朝廷支柱。即使皇上也舍不得公告老,还希望老年厚德仰配日月星之光明。我还在朝,还邻近于皇宫,而公却效仿谢安高卧东山,但愿珍重归田后的贵体!(摘自吴端升老师对钱谦益《送福清公归里》的评注)

  在诗中,钱谦益赞颂叶向高应朝严敬正直,精神饱满,众望所归,名闻外族,是时代的支柱,君主的良佐。最后写自己希望叶公回归之后诸多珍重。诗歌蕴含了作者对国家忧患、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师长离别的不舍与祝福。

  钱谦益当时才30出头,希望自己能东山再起。对阁老叶向高辞职归里,他深深地感到惋惜。

  三

  都说世事无常。因为明末政坛变动,致仕归乡六年的叶向高终又东山再起。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万历驾崩,光宗即位。旨召叶向高进京复职,叶向高以病因推辞。

  不到一月,光宗又崩。九月初六,天启继位。十二月初七,又旨调叶向高。叶向高具疏辞。

  天启元年(1621),辽东战事吃紧,熹宗朱由校以“皇考简召还”,不准叶向高请辞。叶向高又辞,又不准。63岁的叶向高只好启程进京,第二度进入内阁,担任首辅。

  上述叶向高年表的记述,表明当时他的内心是几番挣扎。若非君命难违,真不愿重回朝堂,面对政治上的是非纷争。

  明天启元年(1621),钱谦益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不久调任为右春坊中允,参与修撰《神宗实录》。

  同年,浙江发生了科场舞弊案,钱谦益受到牵连,遭到罚俸的处分。同年八月初八,叶向高应召带病北上,十月廿一日到京,次日即入朝面君,廿五日即入阁办事,再次任内阁首辅。

  可以说,钱谦益与叶向高再次同朝为官。

  但不久,天启二年(1622),钱谦益因病告假,回归故乡常熟。

  天启四年(1624)秋,钱谦益再度被召入京,为皇帝讲经。他在京中与东林党中的杨涟等人交从甚笃。此时正值东林党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正酣,叶向高倾向东林党人,但不陷入党争,他站在道义的标准之上,多次营救被罢黜的大臣,保护朝中清流一派。为此,钱谦益高度评价他:“东林诸子,奉福清为伦魁,沙汰江河,和调水火,海内服其公忠。”不过,叶向高对此却不认可,因为他讨厌党争,不认为自己是东林党人,更何况是党魁?

  同年八月,叶向高向熹宗提出20余次的辞呈,终于获准归乡。他带着“吁诉已极,时势万无可留”“分量有限,伎俩已穷,再三筹度,终无分毫可补国家沈浮”的无力回天的心态,悲怆离开京城。

  叶向高致仕后,韩爌、朱国祯等相继为内阁首辅,没多久也都罢去。进入内阁的大都是小人,“阉党”完全控制了内阁,一切大权统归魏忠贤。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兴起大狱,逮捕汪文言,杀害“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等6人。阉党王绍徽模仿梁山好汉排名编辑了著名的《东林点将录》,叶向高在其中高居第一,获得了宋江曾经的绰号:天魁星及时雨;钱谦益列三十六位,被称为“天巧星浪子”。五月,阉党崔呈秀又作东林党人同志录,以钱谦益为党魁,并以浙闱旧案为借口,弹劾钱谦益,将他削职回乡。至此,朝中异己亦多被贬黜,“善类为之一空”。

  天启七年(1627),郁郁寡欢的叶向高身体每况愈下,在家中病逝,时年69岁。

  同年的前一个月,熹宗驾崩。崇祯即位,旋命逮治魏忠贤。魏忠贤逃命途中自缢。

  崇祯二年(1629),叶向高被追赠太师,谥号“文忠”,并颁赐“谥文”。

  后世福清民众为了表达敬仰之情,在福清县城凤凰山麓建立一座仰止祠,以示纪念。

  叶向高为人正直,处事慎重。他历官多年,以敢言直谏著称,多次化解危机,为明朝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长期得到正义之士的敬重,对东林党人给予了特别关照。

  为此,作为后辈,钱谦益曾高度评价叶向高,“公疏通明敏,小心恭顺,受神庙特眷。当宫府睽隔党论纷呶之日,以调停剂和为能事。启请藩封,调护国本,应机圆而见事捷,不动声色,使人主信而从之。再起则椓人为政,群小关通,能以智免,善其进退。公去而国事益不可为矣”。

  《福州晚报》(2024年12月1日 A06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