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地情研究
同兴画楼:近代福建风景记录者
2024-12-0315:29:39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许艺卿 詹子翀

1733212775524070.jpg 

洪塘金山寺

 1733212786251131.jpg

兜鍪峰

作为西洋技艺和方物的摄影术伴随鸦片战争传入中国。福州作为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摄影术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阻断了武夷茶销往广州和上海的路线,福州对外茶叶贸易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旗昌洋行、怡和洋行等欧美茶叶公司纷纷入驻福州。19世纪著名的摄影师约翰·汤姆逊在《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中写道:“现在这里(福州)是一个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武夷山和其他一些地区出产的茶叶从这里出口。1863年从福州运出的茶叶超过5000万磅。”

茶市的兴盛导致外国侨民来福州人数大增,对于照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来华的外交官、商人、洋行职员、海关雇员以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都希望用摄影记录下在华的生活以及他们所居住与工作的地方。因此,福州出现了一批以拍摄人像或是风景照片营生的照相馆,有记录可考的最早一家商业照相馆由舍恩克(F.Schoenke)开办,从1862年一直经营到1889年。虽然照相市场大多被外籍摄影师掌控着,但在这个新兴的行业中,有一批中国本土的照相馆逐渐崭露头角,并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福州同兴画楼(Tung Hing)便是这当中的佼佼者。

同兴画楼活跃于19世纪60—90年代的福建。根据其发布的《武夷全图》广告目录可知,画楼位于福州南台大岭顶的旗昌洋行对面,即今天的仓山区观井路西段。同兴以风景摄影擅长,其所拍摄的照片详细地记录了从武夷山的茶市重镇星村到闽江入海口的沿途风光,涵盖了大量展现福建茶区、桥梁、寺庙、山川以及河流的作品。这也不难理解,福建有着天然的美景资源,如画般的自然风光让许多西方人为之着迷。汤姆逊就曾感叹道:“在所有的通商口岸中,福州景色最美。”

作为一家中国照相馆,同兴的服务是非常细致的,它不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照片供买家自由选择,还可以按照“打”来定制相册,多买优惠。相册由1864年成立的福州印刷厂制作,具体价格为:1打照片9美元;2打照片16美元;3打照片22美元;4打照片28美元;大本相册60张照片,35美元。这种经营方式使得同兴很快在福州站稳脚跟,打开市场。

现藏于哈佛燕京图书馆的福州相册就是由同兴所拍摄的,是大清海关的美国雇员爱德华·杜德维赠予妻子的礼物。该相册共计48张照片,显然,杜德维在了解同兴的定制服务后,选择了“4打”的版本。除杜德维外,怡和洋行负责茶叶出口贸易的威廉·葛拉汉、茶商之妻露西·彭伯顿和动物学家伊万·谢苗诺维奇·波利亚科夫也都拥有同兴的相册《福州及其周边》(Photographic views of Foochow & vicinity)。

在满足西方客户需求的同时,同兴也把东方视觉融入镜头内的风景当中。部分照片受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响,以山和水作为两大视觉元素,构图和谐均衡,甚具文人意蕴。

在《兜鍪峰》这幅照片中,同兴将山水审美的理念融入其中,展现出可居、可游的意境。中国山水画的可居、可游,既指画面空间能够被想象为“可居”“可游”,也指观者以特定的方式“进入”特定空间,并且置身其中(沈亚丹《山水何以可游?——论山水画中的形而下之道及其超越性》)。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将画面中的道路与云水、林木甚至“三远”相提并论。《兜鍪峰》的前景有一条蜿蜒的小路,在观者的知觉中被解读为向画面深处延展,引导观者观看作品的主体——溪流环抱的兜鍪峰。这条小路因此成为引发观者从现实世界进入照片中武夷山水的契机与通道,用目光在画面中的小路缓缓前行,仿佛开启了一段在山水间漫游的旅程。

洪塘金山寺四周环水,川流不息,水绕寺转,寺随江浮。这样的奇景引得舍恩克、汤姆逊、黎芳等中外摄影师前来观光创作,同兴更是多次来到金山寺北侧的沙洲拍摄,留下多张佳作。在同兴的镜头下,长时间的曝光将江水雾化如镜,倒影营造出一种“虚空”之感,仿佛整个金山寺置身于仙境,散发着“遗世而独立”的宁静美感。而画面的点睛之笔,便是那从西侧向江中探出的古树,遗憾的是,这棵古树如今已不复存在。

同兴将摄影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记录了近代福建的风景。在这些照片中,无论是武夷风光的静谧之美,还是福州生活的繁华景象,或是寺庙建筑的庄严沉稳,都生动地展现了近代福建的多维面貌,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见证。摄影史学者泰瑞·贝内特在《中国摄影史:中国摄影师1844—1879》中评论道:“它(同兴)在福州一带拍摄的精美风景照足以使其名列19世纪中国最佳摄影师之列。”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日报》(2024年12月3日 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