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他率兵巡台驱寇,开发和建设台湾
沈葆桢故居:古厝焕新颜 诉历史功绩
不少市民、游客在沈葆桢故居内观展。
今年10月,位于三坊七巷宫巷的沈葆桢故居修缮工程通过了福建省文物局终验,并对外开放“2.0版”沈葆桢史迹展。
150年前,时任船政大臣沈葆桢亲率近代中国第一支新式舰队抵达台湾。巡台期间,他驱倭保台、开山“抚番”、开禁招垦、整顿吏治、移驻巡抚、析疆开府、增设郡县、建延平王祠,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开发建设台湾。
日前,沈葆桢故居入选福州第二批台胞寻根示范点,本报《台胞寻根工程》专栏第12期讲述沈葆桢与台湾的渊源。
巡台驱寇 维护主权
沈葆桢是晚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1867年,他出任首任船政大臣。任上8年,他大力发展造船工业和教育事业,奠定了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制造和驾驶军舰的人才;积极推动近代海军建设,为中国近代海防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可能有人不知道,沈葆桢还是台湾近代化进程的开启者。
清康熙皇帝收复台湾之后,台湾成为隶属于福建的一个府。1874年5月,日本借“牡丹社事件”进犯台湾。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各国事务大臣,以渡海巡视台湾的名义,全权负责处理日本侵台事件。
沈葆桢制定的巡台战略分两步走:一曰巡台驱寇,一曰“善后”“创始”。
1874年6月14日,沈葆桢率兵乘船政制造的“安澜”“伏波”“飞云”等军舰,从福州马尾港启程,出闽江口巡视台澎。
抵达台湾后,沈葆桢旋即带领台湾各营官员巡视各重要海口,迅速调整布防,与入侵的日军对垒;积极着手布置全岛防务,增建炮台,并运送兵员、物资等。同时团结当地民众共同对敌,士气民心为之大振。
侵台日军在沈葆桢的周密设防下陷入了困境。1874年10月,中日代表在北京谈判签订《北京专条》。1874年11月12日,日本下令日军撤出台湾。
“善后”“创始”开发台湾
日本侵台刚结束,沈葆桢就上奏道:“惟此次之善后,与往时不同,台地之所谓善后,即台地之所谓创始也;善后难,以创始为善后尤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着手进一步开发台湾,实施开山、开禁、开府、开矿四大措施,开启台湾近代化进程。
要发展台湾经济,沈葆桢认为,首先必须开山开路,启动台湾东部开发,使东西海岸连片。于是,他调兵耗时一年开辟南、北、中三路。他还把“开山”与“抚番”相结合,采取“结人心,通番情,审地利”的“抚番”策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安抚和教化,逐步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
随着开山“抚番”而来的是管理问题。沈葆桢建议把当时的“一府四县”(台湾府、台湾县、嘉义县、凤山县、彰化县),改为“两府八县”(增设台北府、新竹县、淡水县、宜兰县、恒春县)、四厅(卑南厅、埔里社厅、基隆厅、澎湖厅)等,以加强全岛行政管理。1876年1月,沈葆桢的奏呈被清廷批准。
开发台湾需要大量移民、对外交流和物资,沈葆桢请求开豁一切旧禁。后来,清廷解除了渡台禁令等。大陆的人力、物力、生产技术等纷纷流向台湾,给台湾经济带来了一次飞跃。
沈葆桢还十分重视发展产业。煤矿被视为台湾当时的经济基础。为适应产业发展,他开设工厂,购买近代机器,聘用英国技矿师,实行采煤近代化。
郑成功在台湾民间备受崇仰,沈葆桢等为了顺应民心,奏请清廷在台南修建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祠庙,宣传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的伟大功绩。此举受到了广大台湾人民的肯定与欢迎。
古厝新生 诉说史绩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沈葆桢故居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同治年间,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购置此大院并加以修葺。整座古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796.7平方米。
沈葆桢先后在此居住十多年,经历了江西巡抚、船政大臣、巡台钦差、两江总督等职位变迁,作出了建设船政、巡台驱寇、开发和建设台湾等彪炳史册的业绩。
今年是沈葆桢巡台150周年。今年,福州将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沈葆桢故居修缮一新并活化利用,推出“2.0版”沈葆桢史迹展。
该史迹展分为“沈葆桢生平”“千年变局”“船政大臣”“巡台抚台”等4个部分,讲述沈葆桢创办船政、巡台驱寇、开发和建设台湾的丰功伟绩。
时至今日,台湾民众对沈葆桢的事迹,依旧耳熟能详,极为尊崇。
“沈葆桢强烈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意识,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精神,对海峡两岸向海图强、融合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沈葆桢第六代孙女沈园说。
(记者 马丽清/文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