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回忆实录
口述福州 脱贫攻坚|​飞越千山万水摘穷帽
2024-12-1315:37:10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口述:江志成

采访:陈晨 张昱

时间:2021年6月 

江志成:1976年9月出生,福建泰宁人。现任飞毛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立足飞毛腿(福建)公司和职业学校,为贫困家庭子弟培训劳动技能,为他们提供入学、就业机会,同时在闽宁合作中,为宁夏固原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为固原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扶业、扶志、扶能是飞毛腿公司扶贫工作的特色

在现代社会中,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多年以来,我们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全力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脱贫工作。

一是开展就业扶贫。自2013年起,我多次到甘肃定西、宁夏固原考察,飞毛腿集团与其达成劳务协作关系,为贫困地区乡亲提供就业岗位,并提供食、宿、医、娱、学等全方面的服务和帮助,以最贴心的服务和最诚挚的关怀为广大定西、固原乡亲营造和谐温暖的就业环境。

二是开展就业扶志。从2012年开始,我们企业依托飞毛腿集团下属的高级技工学校,在江西宁都、河南驻马店、贵州织金、甘肃定西及宁夏固原设立分校。我们助学工作小组一家一户走访贫困家庭,让更多的孩子在这边学习,让他们终身掌握就业技能。

三是开展就业扶能。企业有一个职业规划,帮助这些人长期地掌握能力。扶能让所有人就业的质量、创造价值的能力得到加强。扶能是一种绝对不会再返贫的模式,能够隔断未来返贫的可能。

四是开展消费扶贫。对接固原、定西土特产销售企业,在我们飞毛腿生活中心摆放土特产的展柜,发动员工购买贫困地区的土特产,同时,在公司内部慰问和发放工会活动奖品时,优先采购贫困地区的土特产。

飞毛腿公司的扶贫历程:从劳动力输出到乡村振兴

我们第一个脱贫项目在甘肃省庄浪县。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企业寻找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很艰难。很多人都觉得我们是骗子,说为什么吃、住、学费等全免,还包就业,还保证底薪,天上哪里会掉下这种馅饼。很多人不理解,以为我们是做传销的。就在我们有点泄气的时候,地方政府对扶贫项目进行大力宣传,他们穿针引线,帮我们搭建好平台,鼓励贫困家庭参与进来,形成脱贫攻坚系统,让脱贫攻坚项目顺利落地。贫困是全世界公认的难题,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在人,而贵在坚。当时当地挂职干部问我们:“江总,你们企业能不能去助学?”我说:“可以,我们企业每年都在做。”然后他问:“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能不能来你这边学习?”我说:“没问题,吃穿住行学,全部免费。”所以第一年我们从庄浪县招了43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我对地方政府说,你们过来考察我们的企业,机票由我们出,看看我们是不是传销公司。后来,家长来我们公司实地考察之后,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之后,我们在定西市办了培训学校,2—3年,帮助了600多名学生,间接帮助了600多个贫困家庭。

后来,我们就在福建周边找一找有没有惠及面更大的地方,最后决定在江西宁都县开展我们的扶贫项目。那里的孩子非常淳朴,习惯也很好。我问他们:“在学习方面你们花了多少费用?”他们说非常多,学费一年一两千块钱,加上生活费一年开支大概五六千块钱。我就说五六千块钱家里难道没有吗?飞毛腿有一个企业文化,就是每年会挑出一些困难员工家庭做家访活动。有一次,我去一个员工家做家访活动,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贫穷的伟大”。这是一户单亲家庭,父亲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他们家一条鱼从大年初一直吃到大年十五,一条鱼过年。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我发现这么困难的家庭,仍然对学习非常重视。这次经历让我决心在江西宁都办学校,当时江西宁都的党校支持我们,给我们提供了旧党校的场地。我们选择地点都源于企业在发展中劳动力的转移过程。

后来我们到河南驻马店,河南的驻马店是当时的一个农民工就业平台。有一天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看到我们企业在做扶贫,他说能不能也到我们驻马店设立一个分校建立扶贫项目?我说没问题,我们企业在哪都可以做。我们之所以没集中在一个省,而要分开到不同的省份,是希望带动其他企业共同参与。我们当时每个点设了200个人,帮扶200个贫困的学生,5个点我们设了将近1千人,企业按照一个人一年的生活开支测算,包括吃穿住行学,加上老师配置等其他投资,大概一个人一年要1万元钱。每年企业拿出1000万元,3年就是3000万元,希望惠及更多的学生,一直到现在,贵阳的织金也是一样。

在闽宁协作共建的过程中,我们最开始担心会有文化差异。但后来我想,不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在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上,我们国家已经处理得非常好了。而且,我们企业在使用劳动力方面是有国际电子行业行为准则(EICC)成员认证的,不论种族,不论民族,不论年龄,不论身高,我们企业都不能有任何歧视性规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福州的马尾区和固原的原州区是互学互助区域,通过政府帮忙,企业扶贫帮困工作就做得顺顺利利。

助学扶贫是永久脱贫的关键

我致力于脱贫攻坚工作与我的从业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我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要素。飞毛腿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客户群体也都是国内外大型的知名企业,对技能的提升、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根据企业人才的规划,加强人才自身的培养,希望这些人员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通道。这就是我为什么在扶贫工作中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

我最早接触扶贫工作始于飞毛腿公司的员工关怀中心。有一次,员工关怀中心提出了一个诉求:有一个员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孩子辍学,生活不容易,需要帮助。在实际走访中,我们发现贫穷会迭代,因为父母亲常年在外务工,不在孩子的身边,使得孩子辍学的概率增加,然后他们就会成为第二代廉价劳动力。于是,我萌发了一个想法:这些孩子学不了文化,为什么不去学技能呢?我不希望看到他们的父辈是廉价劳动力,这些孩子未来也还是廉价劳动力。要怎样去建设公司队伍中的蓝领精神呢?我就定出公司的人才管理规划。

刚开始,我们助学扶贫工作开展得很艰难,因为很多人不理解飞毛腿公司为什么要做扶贫基金,人才培养完了,不留在飞毛腿公司怎么办?给他们吃、穿、住、行、学全额免费,为他人做嫁衣怎么办?我以公司管理者的角度回答:第一,企业是一个社会公民,社会公民应当去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需要我们企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员,给他们提供便利;第二,我们做扶贫不是为了飞毛腿学校,也不是为了飞毛腿公司,也并不是为了民生,而是用老子说的“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来考虑问题。

我们公司内部的党员、团员等,每年寒暑假自发地做家访,寻找那些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员。这样的活动能把飞毛腿公司这种正能量的企业文化进行输送,把社会的正能量进行输送。以飞毛腿公司来讲,家访不仅仅是送米、油、牛奶,更是送上我们的关心、爱护、认可。通过家访激发员工的参与感、荣誉感、自豪感,这三者叠加起来,输送出去的正能量就会放大。我们企业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制度,以党团员为代表,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团体,认养一个贫困的孩子,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他们的承诺,就是我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方面企业会减轻一些开支,另一方面也会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多年来,企业在学历扶贫和技能扶贫的工作中,很多受益者、员工及其家庭,能够像飞毛腿公司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现在我们公司的团队、党员及管理层都纷纷主动地参与扶贫工作。其实,我获得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全省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的荣誉,不仅仅是代表我个人,更是代表许多参与扶贫的企业和个人,也代表着那些受益者。正是因为他们相信企业是真挚地帮助他们,他们才会感恩于企业,才会把他们的正能量进一步传递下去。飞毛腿公司的社会宗旨是为社会提供我们的力量,因为飞毛腿公司是一家生产能量的公司,我们不仅提供这些实物能量,更希望能够提供企业的精神能量。

我很开心的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坚持,有更多的企业愿意参与这种活动,比如马尾的星云电子、上润精密等企业这三年都跟着我们一起参与,但是他们缺少学校这个培养人才的载体。我们依托飞毛腿的培训学校,不再局限于为飞毛腿公司服务,而是为整个马尾周边地区的企业输送高新技术型人才。没有学校的企业,它的生命力是不长的;没有企业的学校,它的成长性是很慢的。校企联合、校企联办、产教融合,有利于解决制造型企业结构性缺工问题,同时也是供给侧改革中用工制度改革的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企业也是受益者,可以定制培养人才,可以从人力、物力、师资方面进行投入。飞毛腿公司对助学扶贫的投入,正成为一股无形的强大力量,把脱贫攻坚的“活水”浇在扶贫的“根”上。

助学扶贫的动因——“贫穷的伟大”

我在高中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贫穷的伟大》,内容讲的是父母亲为了孩子上大学七拼八凑准备了一些钱,陪着孩子坐着火车去上大学,父母亲饿着肚子,买了一个东西给孩子吃,他们自己只喝水。当时,我心想,如果有能力的时候,我要去帮助他们。等到我在公司工作的时候,有能力调动个人资源、公司资源和社会资源,就把它付诸实践。我很喜欢《贫穷的伟大》,那个文章对我影响很大。

我在庄浪县家访过程中,有一个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故事。当时,家访结束后,有个家访户从家里一个很破旧的箱子里面拿了一个礼物对我说,江总你一定要带走,这是我们家最珍贵的东西。这珍贵的东西是什么?马铃薯粉条。在我们看来,一捆粉条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是他家过年只有这三捆马铃薯粉条,还从箱子里面拿出了两捆送给我。我说你们家只有这个东西,我不能要。我拒绝他之后,晚上他还跑到我住的地方,一定要把粉条送给我。他说,如果我不带回来,他不知道用什么东西来感谢我,最后我用钱买下来了。这粉条是他们家的口粮啊,他却执意要送给我,这说明他知道我们真心地帮助他,他有感恩之心。

当所有人的感恩之心都激发起来的时候,感恩就会变成一种行动。所以第二年我们再去家访的时候,他成为我们的宣讲员,他给周边的人员宣讲,他们的孩子在我们那边生活、工作、学习的情况如何,工资怎么样,等等。当我们拿着贫困名单挨家挨户地去做家访的时候,他帮我们做说服工作。那些老百姓很实在,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

刚开始家访的时候,条件很艰苦,公司的党员、团员和学校的老师到了山上,手机信号不好,甚至晚上走五里路,黑灯瞎火地去家访,信息闭塞,也没有政府牵线搭桥。大家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也很排斥,觉得你一个南方的骗子跑到我们北方来,肯定是有所图谋的。所以我们希望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脱贫攻坚也不是句号。尽管之前的脱贫工作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了,但是我们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不让已经脱贫的返贫,这是我们今后要长期坚持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如何让更多的员工和那些贫困家庭尽早地过上小康生活,政府已经在做乡村振兴工作了,我们企业怎么做才能积极参与全民奔小康这一大主题?乡村振兴需要的是人才和产业转移,企业能做的就是实现产业转移。产业脱贫,变输血为造血,实现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机制,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也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产业转移成为我们飞毛腿公司接下来要做的一项重要的事情,实现当地就业。扶贫是让大家活下来、活好,那么乡村振兴是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从全链条式扶贫到全链条式的乡村振兴,是飞毛腿公司后续要毫不犹豫地投入更多的资金、精力去做的事情。我们飞毛腿公司的数据线、数学模具、五金、包装材料等还是较容易地延伸出去的。所以我们在选择产业链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些方面。第一,因为每一个产业链都是一个很大的链条,比如说包装物,固原也有一样的包装物,就地取材也相对容易,就直接可以配套的,这是他们的一个优势。第二,西北地区以前就有比较发达的重工业,比如他们的工装夹具,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技术积累。第三,他们最大的优势是人力波动的优势,人才能够在当地就业。他们说人力成本低,其实不是人力成本低,是人力波动的优势。如果每年他们从固原到福建来打工,每年春节又回去过年,这就是候鸟模式。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种“候鸟”变成当地的“孔雀”呢?不让他们奔波,才能做到平衡发展。

就消费扶贫这一块,如果我在当地培训电商专业,教会他们利用互联网去卖电子产品,这样就不存在要在当地及周边地区设点销售产品的问题,因为营销费用和物流费用在成本中占比最大,老百姓也能够很快地买到产品。比如,我们在福建买西部的粉条比较贵,但如果从西部电商那里买很便宜,大家都可以受益。另外,留在当地就业,他无需长期外出,在自己的家庭中完成作为子女的责任,作为父母亲的责任,他就能够照顾孩子,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孩子也不会变成留守儿童,也能够很好地陪伴照顾父母。这就是我们今后要做的事情,当然实行起来会比较艰难。

因为早年国家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当地的很多技术人才都南下落户了,造成了人才断层。所以,我们企业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在选择产业如何转移的过程中,与原州政府部门也交流过。我说从我的角度来看,产业转移最核心的是人才,如果当地没有这种人才,是很致命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可以把包装项目发给你,接下来固原的包装设计师因为信息不对称,达不到要求怎么办?要福建的包装设计师到固原去生活工作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在产业转移之前,先做人才培养,要先解决产业转移的一个最致命的缺陷——人才“孤岛”。人才“孤岛”问题解决了,那么发展产业、筑巢引凤才是水到渠成的,做多大的巢都可以。

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原来流出的人才也能够回流,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再者,人的流动带来经济流动,带来消费冲动,带来物资、现金流、信息流的聚集。这几个方面决定了企业的决策——该不该在当地投资,怎么投资。做企业很现实,企业只有在创造自身价值的时候才会去实现社会价值。所以我对固原地方政府讲,不是完全依靠企业,要求我们企业未来在固原建成一个电子产业园,而是先完善一个电子产业链所需的配套项目,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随时进驻。所以,通过产业的振兴让更多的员工能够奔小康,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实现当地就业,让当地实现全面小康,才是我们企业要做的事情。

我很感谢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但是我觉得做得还是微不足道的,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我获得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福建省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的荣誉,要感谢三个群体:第一是感谢我们公司能够每年拨出这部分的钱去做这些事情,感谢公司董事会的认可。第二是感谢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那些名声不显的企业,他们在默默地支持这项事业。第三是感谢受益的员工和受益的群众家庭。正是因为我们政府搭这个平台,飞毛腿公司参与,让他们受益,让他们有感恩之心,也让他们知道未来有能力的时候,也能像飞毛腿这样的企业,一起去帮助大家。我希望更多的企业跟飞毛腿公司一样,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我这种希望不是政府的呼吁,是一个受益者的呼吁。因为只有企业这种身份的受益者现身说法,更多的企业才会愿意参与进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所有的劳动者受益,这样未来我们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最后也感谢政府,感谢社会方方面面对我们企业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

(来源:《口述福州——脱贫攻坚》)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