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福州英烈
陈可钧(1888—1911年)
2024-12-1917:12:24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1565510571403473.jpg

陈可钧(1888—1911年),字希吾,号少若,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父母早丧,家境清贫,由其姐照料成长。幼时在家乡读私塾,少时入侯官高等小学堂念书。该学堂的校长黄展云,教员郑权、方声涛等人,都具有反清复明的思想。他们在校宣传民族思想,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专制,以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心。陈可钧在进步老师的启发教育下,痛恨满清政府腐败专制统治。时学校教师郑权及学生严明鉴(严骥)秘密组织励志社,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燊等相继入社。大家都以“驱逐鞑虏,还我汉人江山”为革命的奋斗目标。1903年他们又参加了“共和山堂”和“文明社”等反清秘密组织,经常谈论革命的事情。在侯官高等小学堂仅仅读了二年多时间,即随伯父前往陕西,入陕西大学堂肄业。该校亦是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学堂,校内有许多新的报刊,鼓吹新潮流。同时,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也在师生中秘密流传着。陈可钧在这些思潮影响下,准备出国留学以谋求富国强兵,拯救民族之道。

1905年,陈可钧在其伯父与姐姐的帮助下,到日本留学。他考入弘文学院普通科。不到一个月,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学日本学生规则》。他十分愤怒,认为外人侮辱我国留日学生太甚,乃愤然归国,以示反抗。次年,他再度东渡东京,入原校读书。那时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他毅然加入,并与旅日闽籍的同盟会会员一起从事革命活动。1908年,他在弘文学院毕业后,矢志要进入帝国大学工科深造,以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但要入帝国大学工科深造,必先学完第一高等学校的课程。于是决定赴试日本第一高等学校,终因体检不合格而落榜。接着,他又考入正则英语学校高等科,专心研究西方文学,夜则入独逸语言学校习德语。1910年,陈可钧谋赴德国留学,未果。这时,他的好友皆为其身体担忧,劝他不宜过于忧愁,而可钧对此感叹地说:“体不健百不成,吾岂不知?但吾父母早逝,孤苦伶仃,千辛万苦,方得至今日。近绝学资者年余矣,日夜奔走,债累累如山积,虽贫非吾辈所恤,然羁身异域,落魄至此,宁得不忧?”诸好友听他这一席话无不同情他的处境,并被他的坚强毅力所感动。由于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他决定致力革命工作,为推翻帝制,创建民国而不遗余力。陈曾持手枪潜入北京,图谋刺杀摄政王载沣,因未得其机而返回。

1911年春,陈可钧得到香港信息,同盟会将在广州举行起义,他极为高兴,遂与陈与燊、林尹民、方君瑛等首先踊跃报名参加,并和王子骞、曾宝森一起担任护送第五批军火的任务。农历三月初五日,他离开日本,越几日抵港。他见到参加此次起义的革命党人以闽人为多,不胜欣喜。他与诸同志互为勉励,誓与清军决一死战。起义日期迫近,陈可钧偕林文、林觉民、陈更新、冯超骧等于农历三月廿五日晚秘密进入广州,着手筹划有关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当时有些人对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工作,存在着盲目乐观的态度。他们说:“虏吏醉生梦死,霹霹一声,当失魂魄,得广州是反掌间的事。”而陈可钧则不以为然。他担忧党人众多,必然良莠不齐,恐致风声泄漏,清吏得以戒备。这定给发难带来困难。果然不出陈之所料,由于内奸陈镜波告密,清吏在广州全城戒严,清兵四出搜捕,而多数先锋队员及军械均未能按计划从香港运入广州。在这严峻的关头,陈可钧对大家说:“事已至此,只能义无反顾,终当冒险行耳。”农历三月廿九日下午五时,陈可钧等在黄兴的率领下,向两广总督衙门发起总攻,起义者攻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歧,已越墙逃往水师提督处求援。黄兴,陈可钧等革命志士搜索不到张鸣歧。这时,水师提督李准之兵早已包围署外,双方开展激战,革命党人狠杀清军,英勇绝伦,而陈可钧奋力鼓嗓冲杀,身上多处受伤,虽鲜血湿透衣襟,犹死战不休,最后因力竭被捕。

陈可钧在沙场上英勇无比,在监狱里,在刑场上亦忠贞不屈。他在受审时,清吏讽刺说:“一个白面书生,何苦为逆以自戕”。陈可钧勃然大怒,厉声斥责:“事所以未成,天之故也。然而只要能唤醒同胞,继续奋斗,我也感到十分满足,你们这班人利欲熏心,血液已冷,那能懂得这些!”清吏见陈可钧英勇不屈,言语咄咄逼人,终无所获,遂于次日(农历四月初一日),将其杀害。陈英勇就义时,毫无畏色,言笑自若,时年 23岁。

陈可钧就义后,他的遗骸于农历四月初四,由党人潘达微葬于黄花岗。

(严寒整理)

(来源:《福州革命烈士传略》)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