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绮敏
美丽福州鼓岭,喜迎远方来客,延绵寻梦情怀。
2012年9月25日至29日,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10多位友人同热情好客的福州人民相聚一起,续写20年前在这里开启的动人的鼓岭故事。
山路弯弯,情思漫漫。本报记者同白发苍苍的加里·嘎登勒和李·嘎登勒两兄弟同行,看着他们拿着手中的家族相册,兴奋不已地将百年老照片同眼前景致一一对比,不禁唤起20年前的一段记忆——那是有关嘎登勒太太的鼓岭故事。
1992年4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国留美学生钟翰撰写的文章《啊,鼓岭!》,道出嘎登勒太太探寻逝去的丈夫密尔顿·嘎登勒教授中国故里的真切渴望。深受感动的广大读者中,就包括当时担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他放下报纸,立即指示市有关部门给报社打电话,了解作者的情况及地址,并决定邀请嘎登勒太太于当年8月访问福州,同时邀请钟翰和本报记者陪同前往。嘎登勒太太接到邀请时激动万分,尽管才完成“中国长江12日游”不久,年过七旬的她还是欣然应邀如期而来。
嘎登勒太太分别受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云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韩叙的亲切会见;嘎登勒太太下榻鼓岭山间别墅梦圆青山绿影间,喜逢丈夫儿时的中国伙伴,还实地感受到福州经济发展的坚实步伐。嘎登勒太太将家中珍藏的“经过教授细心照料的两只漆画瓶”带到了福州,让它们成为这段鼓岭情缘的永恒见证。
寻梦之旅,步步深情,书写了一段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友谊佳话。嘎登勒在给本报记者的来信中说,那是她最快乐的一次中国之行。回到美国后,她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聚会,让众多美国人分享了来自中国的美好记忆。2012年2月15日,访问美国的习近平副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发表演讲时提起这段往事,再次深深感动了美国人民。
往事历历在目,美好故事还在续写。
“我们终于回到家了!”加里·嘎登勒快乐地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的爷爷是密尔顿·嘎登勒的长兄,如今登上鼓岭,美丽的风景和友好的人民让他们立即明白,叔公为何临终前还在喃喃絮念“Kuling,Kuling”。“嘎登勒家族的根在福州,所以1987年访问福州时,我们曾专门装了一罐白塔脚下的泥土带回美国作为纪念。”李·嘎登勒说。
帮助嘎登勒兄弟续结鼓岭缘的是来自福州友好城市——美国塔科马市的族谱学专家戴维·摩尔斯。“嘎登勒太太去年离开了人世,”摩尔斯颇为感叹地告诉本报记者,“所幸我找到了同样对福州怀有友好情谊的嘎登勒家族的传人。”
参加本次寻梦活动的还有一位具有“双重鼓岭缘”的女士——莎莉·安·帕克斯。她是第一个在鼓岭建设西式别墅的英国人托马斯·任尼的后人,她的丈夫又是曾经在鼓岭生活过的美国友人麻安德。“我先生念念不忘中国,经常在家中练习中国书法,经常去中餐馆同中国人用普通话和福州话聊天。可惜他因身体原因无法成行,但我会把这里的一切讲给他听。”帕克斯动情地说,“鼓岭太美了,我总想停下来拍些照片。这是个颐养身心的地方,希望世界上更多的游客能够来到这里。”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创办人程吕底亚的后代戈登·特林布自夏威夷而来。他继承了祖先的事业,现在还坚持每年秋天来到这所学院教授英语。他由衷地对本报记者说:“我热爱中国,钦佩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勉。我喜欢鼓岭这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国际会议中心。希望福州能够开通到美国的直飞航班,希望美中两国青年人开展更多的交流。”
几位美国友人不约而同地讲起习近平副主席今年访美时的演讲,表示非常赞同发展美中民间友好的主张,愿意为美中友好事业多做贡献。福州市委书记杨岳会见他们时表示,“你们的到来也标志着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在群众中的厚植传承”,福州正在创建鼓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欢迎国际友人前来感受鼓岭的魅力,传唱鼓岭的故事。
近20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鼓岭地区的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旨在凸显鼓岭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兼具中西文化特色的旅游度假区,首批历史建设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鼓岭的崭新面貌让前来寻梦的国际友人赞叹不已。
曾经见证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和悦相处、快乐嬉戏的千年柳杉王旁边,27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人们的耳畔响起深情婉转的歌声、打动人心的诗句,大屏幕上迭现出跨越20年的鼓岭故事:嘎登勒太太踏上圆梦之旅,嘎登勒兄弟紧紧握住鼓岭老人的手,帕克斯女士张开双臂深情拥抱先人居住的宜夏别墅……
时代在发展,中美友谊需要代代传承。胡锦涛主席今年5月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致辞时曾精辟地指出:“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厚植友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国社会各界交流交往,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友好合作的参与者、支持者。”鼓岭之缘,作为根深叶茂的中美友谊的缩影,展示了中美两国人民珍视友谊、传承友谊的结果。
跨越20年的鼓岭故事告诉世界,人民的参与和支持,是国家之间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人民日报》(2012年09月30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