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话说闽都
​晋安茶外贸 起于王审知
2024-12-2715:06:40来源:福州晚报

  □开栏语

  “晋安”二字可追溯至西晋太康三年(282)在闽地设立的“晋安郡”。这是福州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央王朝管辖设立的州郡。1996年,福州行政区划调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亲自将“郊区”定名为“晋安区”。

  福州晋安,福聚晋安。在这一方山水宝地,闽都文化绵延千载、绽放华彩。今起,本报联合晋安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晋安区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开设《闽都文化·晋安》专版,带您品读晋安文化故事,解码晋安文旅基因,为提升闽都文化影响力、打响闽都文化品牌贡献晋安力量。

1735542596143598.png

今年4月,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迎来整体搬迁。许多商户搬入一街之隔的五里亭茶城,继续经营茶叶生意。

  福州茶文化源远流长。晋安茶文化是福州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庆祝第三届中国(福州)茶叶交易会、第四届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在福州举办,晋安文化故事就从茶文化说起。

  “晋安区是福州传统的茶叶主产区与销售区。”晋安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善旺说,“晋安的茶叶生产、销售、进贡,都与闽王王审知有很深的渊源。晋安的茶叶外贸,就是从闽王王审知开始的。”

1735542668749055.png

金鸡山公园茉莉花厅。

  鼓山茶曾为“闽中第一”

  晋安自古盛产佳茗。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王敬美督学在闽,评鼓山茶为闽第一,武夷、清源不及也。”清代周亮工在《闽小纪》中也谈及:“鼓山半岩茶,色、香、风味当为闽中第一,不让虎丘、龙井也。”

  鼓山半岩茶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末。五代毛文锡《茶谱》有“福州柏岩极佳”之句。这种茶树生长在鼓山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得名“半山茶”“半岩茶”,又因茶树倚岩生长,福州方言“柏”谐音“bó”,即附着之意,故称之为“柏岩茶”。

  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为了发展福建的经济,非常重视茶叶的生产,他深入实地,调查和了解茶叶的生产情况。鼓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茶叶种植和生长。1000多年前,王审知就发现了这一点,成为大规模开发福州茶园的第一人。

  卢美松主编的《福州通史简编》介绍,王审知治闽期间,大量增建寺院,大量度民为僧。他施给涌泉院寺田多至8.4万亩。当时,涌泉院僧徒达1500人之众。

  为了发展经济,王审知鼓励农民和僧人种茶,甚至把犯人集中安排到鼓山种半岩茶,并由涌泉寺僧人负责监管,促使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清代林枫《榕城考古略》记载:“相传闽王创寺时,人有罪,谪居于此,使之种茶。”

  在扩大茶叶种植的同时,王审知非常重视制茶技艺的提高,鼓励开办制茶厂。李善旺介绍,当时有记载的官焙38处、民焙1336处,茶叶产量多、质量高。

  唐乾宁四年(897),王审知在兄长王潮去世后,继任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唐天祐二年(905)唐哀帝李柷下了一封有趣的诏书:“福建一道,远在海隅,尝勤土贡……每年但供进蜡面茶外,不要进奉橄榄子,永为常例。”

  被钦点的蜡面茶是什么茶呢?南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介绍,主要是因为冲泡出的茶汤面上泛着白沫,与溶化的蜡相似,故名。据说这种茶条索细短、汤色浅黄,初入口似觉平淡,回味则鲜爽甘醇。

  南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福州贡蜡面茶,盖建茶未盛前也。”清代魏杰《茶洋山》诗云:“孰意高山处,宽平万亩园。武夷茶可种,石鼓岫同尊。路险人难到,溪分水有源。前朝停厥贡,此地古风存。”可见福州进贡的蜡面茶,是用鼓山半岩茶加工而成的一种“团茶”。

1735543584510775.png

弥高村梯田茶山生机勃勃。

1735543600350420.png

2023年两岸共祭“开闽三王”大典现场。记者林双伟摄

  茶等外贸致“国用日以富饶”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造千斛大舟,自福建运米泛海,不一月至广州”。这种千斛大舟是福州地方官府所造。造船业发达为王审知发展海上交通贸易提供了技术基础。

  地处闽江下游的福州,自古就有通海之便,是全闽最主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史称“东闽盛府,百货所聚”。

  福州历史上有三个著名古港,按照开发时间,依次是东冶港、甘棠港、太平港。甘棠港是王审知为了发展对外交通,扩大海上贸易,改变“不可以大舩载食粮下也”的困境而开辟的,使巨船可经琅岐出五虎门扬帆海外。

  唐天祐三年(906)敕建的《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记载:“公(审知)则尽去繁苛,纵其交易,关畿廛市,匪绝往来;衡麓舟鲛,皆除守御。故得填郊溢郭,击毂摩肩,竞敦廉让之风,骤睹乐康之俗。”

  碑文还记载,王审知鼓励海外商业贸易,为“招徕海中蛮夷商贾”创造有利条件。南洋各国踊跃前来修好和通商,连此前从未与中国交通的佛齐诸国,“亦逾沧海,来集鸿胪”。福州出现了海舶和商人竞相出海的盛况。节度推官黄滔有感于此,曾作《贾客》诗云:“大舟有深利,沧海无浅波。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鲸鲵齿上路,何如少经过。”

  《福州通史简编》介绍,福州通过海路输出众多货物,主要有丝绸、陶瓷、茶叶、漆器等。闽国政权从海外贸易中获得大量收益,所以“国用日以富饶”。

  “这些远销海外的福州茶叶,主要产自晋安的茶园。”李善旺说。明初,福建饮茶习俗传至琉球,琉球王国的外事活动就沿袭了中国的点茶法。随着中国饮茶习俗的改变,琉球亦步亦趋。清乾隆时期,琉球人生活中的“淹茶”,其实就是源自中国的散茶盖碗冲泡法,用的茶也多是福州鼓山所产。

  埋下世界茶港的种子

  李善旺认为,王审知提高了福州茶叶产量,改进了福州制茶技艺,更将福州茶叶远销海外,为福州成为世界茶港,埋下了种子。

  茶汤滚沸,如雪似涛,香气如兰。自王审知之后,鼓山半岩茶经历宋、元、明、清,千年而不衰。福州茶人亦层出不穷,不断丰富着有福之州的茶文化内涵。

  北宋名臣蔡襄知福州时,常与友人到鼓山灵源洞煮水烹茶、谈古论今。有一次暮色已降,蔡襄仍乐不知返,感慨之余,写下“忘归石”三字,成为鼓山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幅石刻。

  明代福州知府喻政自号鼓山主人,最喜欢制茶时节携友赴鼓山灵源洞汲泉烹茶。明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王穉登有诗《题唐伯虎烹茶图为喻正之太守三首》之一曰:“灵源洞口采旗枪,五马来乘谷雨尝。从此端明茶谱上,又添新品绿云香。”

  嗜茶如命的喻政活到96岁,被赞为学霸清官、高寿茶人。他与徐𤊹一起编撰《茶书全集》,谢肇淛为之作序。谢肇淛平生极力推崇福州鼓山半岩茶,甚至认为鼓山之茶甲于江南。

  王审知墓位于晋安区新店镇斗顶村,是福建省仅存的千年王陵,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百姓祭祀闽王,逐渐发展为王审知民间信俗。

  2008年以来,晋安区先后组织举办了七届闽王文化节,促进了闽台茶文化的交流。2017年,闽王王审知信俗被评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贴士

  世界茶港城

  位于王庄街道的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1992年开市,逐步发展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和茶文化传播交流中心。

  2024年4月,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迎来整体搬迁,随后原址建设世界茶港城二期。该项目将巩固拓展五里亭商圈品牌和地域优势,重现福州历史上著名的“世界茶港城”风采,成为集中展示福州优秀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记者 何佳媛 陈暖)

  《福州晚报》(2024年12月27日 A16版 闽都文化·晋安)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