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文选
福建日报敏言:在“奋勇争先”中踏上新的赶考路
2025-01-1609:50:37来源:福建日报

在“奋勇争先”中踏上新的赶考路

敏 言

山海迎亲人,情深暖心间。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到福建考察。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话语亲切而又庄重,蕴含着党中央对福建发展的长远考虑和战略指引,也是对新时代新征程福建发展战略定位的再标定和战略使命的再提升。

“敢为天下先”的福建人,面对挑战,总能迎难而上,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创造力。

从宋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出发,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见证了福建人的开拓精神;敢于挑战未知并编写《赴西洋水程》的航海家王景弘、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展现了福建人勇于探索的特质;改革开放进程中“松绑”放权和“晋江经验”,印证了福建人不怕输的勇气和敢于赢的豪气。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脚下,是欣欣向荣的土地;前方,是山水迢迢的征途。

铆足干劲再发力。走上新的赶考之路,奋勇争先是一张蓝图绘到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的重要要求。

(一)

奋勇争先,何以福建?

在这片热土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进行过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探索与实践。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厦门,中国改革的前沿,对外开放的窗口。这里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到福建工作的第一站,“第一次直接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

2024年10月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考察,参观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果展。展厅序厅,一段视频展现了厦门改革开放的非凡历程。

展台上,摆放着那本蓝色封皮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牵头,带领十几家单位、100多位专家教授和相关工作者组成课题组,形成的一份着眼厦门未来15年发展的战略报告,铺就了昔日寂寥海防小城的发展之路。

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提出“海上福州”战略,在我国沿海城市率先吹响“向海进军”的号角。

这些颇具前瞻的探索与实践,如同种子般深植于福建的土壤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生根发芽,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鹭岛蝶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浩荡进程的一个缩影;福州改革向纵深推进,成为一座勇立潮头的城市。跨越时空的战略思想,展现出历久弥新的全局意义、时代价值。

再看改革路。从1985年到2002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他在福建的改革探索和实践有着穿越时空的意义。

福建多山、多林、多绿,但林业工作一度“只见林、不见人”。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赴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武平县调研。他指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武平县成为全国林改第一县。

莆田的木兰溪曾经水患严重。25年前,习近平同志指挥推动木兰溪流域治理,通过“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统整治,让老百姓告别了水患。木兰溪成为全国第一条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河流。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域之一。习近平同志先后5次赴长汀实地调研,持续推动水土流失治理。经过30多年攻坚克难,当地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长汀经验”。

生态对福建有多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回答:“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始终不变的是深情厚望,一以贯之的是信任重托。回首来时路,福建发展的每一步、每一程,都倾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与厚爱,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血与智慧。

何以福建?今天的“奋勇争先”,饱含着对福建敢为人先胆识魄力和开拓创新奋斗精神的肯定勉励,是对福建未来寄予更高期望、更大期许。

(二)

历史川流不息,争先步伐不止。

“奋勇”是姿态,“争先”是心态。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实中,“奋勇争先”的精神都始终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不断超越自我。

奋勇争先,何以是福建?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争先,推动全省争当高质量发展先行者,争创改革开放引领地,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造高品质生活幸福地,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开拓高水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这,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福建有基础、有条件能够争先。福建历来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很多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晋江经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明医改等一系列源自福建的改革创新成果,为福建争先铺设了坚实的基石。福建对外开放基础好、优势强,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打好新时代新“侨牌”上优势突出。新福建十年建设成果丰硕,福建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居全国第八位,人均GDP13万元,居全国第四位。巩固和扩大这些发展成果,就能把特色优势更充分地转化为发展胜势。

福建有短板、有空间亟待争先。当前,福建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诸多挑战和问题,诸如科技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不足,传统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大,高能级创新平台还不够多,成果转化质效还不够高等问题,都凸显了“争先”的紧迫性。相较于广东、浙江等近邻经济大省,福建还有差距。只有努力突破瓶颈,方能推动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福建有职责、有重任应当争先。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作为唯一一个所有省辖市人均GDP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书写出更多关于民生、关于幸福的新篇章,推动新福建建设行稳致远,这是“争先”的应有之义。

福建有能力、有干劲做到争先。谷文昌、廖俊波为我们树立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表率;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作为注入不竭精神动力;烙印在福建人心中的“爱拼才会赢”,为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不气馁提供了强大的奋斗激情。争当排头兵、勇做先行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争先”的内涵,对于福建而言,既是一种历史传承,也是一种时代担当。

(三)

望远山而力行,知不足而奋进。

奋勇争先,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实践策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奋勇争先,既要深思熟虑,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洞悉机遇,还要直面挑战。

奋勇争先,福建何为?

奋勇争先,是对各项工作的整体要求,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对标一流、争先进位”,要在改革开放上“彰显担当、创造经验”,要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为”在深化改革中推进目标。

无论何种事业,皆需有清晰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引,正如我们现在聚焦新福建建设宏伟蓝图和“四个更大”重要要求,扭住不放,久久为功。对标一流,向先进地区学习,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

当前,我们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争先进位,完善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长效机制,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推进林票规范推广,这些都必须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才能争创发展新优势。

“为”在创新融合上引领产业发展。

我省实体经济特色鲜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就提出要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要效益。

新福建十年来,我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速。然而,科技创新仍然是短板,怎样把握传统产业升级与高科技产业转型的辩证关系?如何推动转型升级的在地化和小步快跑式创新的连续性?思考不能停歇。争当高质量发展先行者,必须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特别是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为”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仅追求平衡,发展可能会缺乏足够动力;完全忽视平衡,发展则又可能失衡偏重。

新福建十年来,我省持续推动山海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广覆盖开展协作,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着力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实现生态和发展兼得。未来,我们仍需要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健全新时代山海协作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仍需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激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让百姓乐享高品质生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为”在传承中实现守正创新。

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只有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一种有根基、有内涵、有生命力的创新。福建文化多元、包容、开放,八闽大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朱子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现着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

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还有很多文章要做。比如,着力赓续红色血脉和历史文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闽派”文艺精品和文化品牌,发挥“数字福建”优势为文化赋能。新传播语境下,推动以文化人,讲好福建故事,既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又要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让历史传承与时代潮流融合共生。

做勇敢的改革者、创新的探索者、实干的践行者,主动去闯、主动去创、主动去干。在八闽大地上,每一次赶考都凝聚着对更高目标的执着追求。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