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回忆实录
口述福州 脱贫攻坚|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打好脱贫攻坚战
2025-01-2115:13:38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口 述:林峰

采 访蔡爱丽 林巧

时 间:2021年6月

林峰:1966年8月出生,福建永泰人。现任永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县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1993年2月至今,始终在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和保障稳定脱贫一线工作,兢兢业业,倾心尽力。2021年2月25日,永泰县扶贫办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永泰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西南部,县域面积2230平方千米,辖9镇12乡、255个村、17个社区,户籍人口38.5万人。永泰县人文底蕴厚重,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作为福州唯一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永泰县在省委、福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于2017年提前3年实现1271户414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首批摘帽,连续4年代表福州市接受省对设区市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成绩均位列全省第一。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底的3133元提高至2020年底的2万元以上。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县扶贫办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永泰县近年来摘取的最高荣誉。荣誉的背后,是大家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付出。

建立“1+3+N”机制,构建“大扶贫”格局

2016年9月25日,永泰县调整充实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成立县扶贫办,建立“1+3+N”扶贫捆绑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带领四套班子领导和2826名县、乡、村三级干部挂钩20个乡镇和1271户贫困户,省、市、县下派干部驻村蹲点,实现56个贫困村全覆盖,“户为基础、村为单位、乡为统筹、县为总揽”,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落实的“大扶贫”格局。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县扶贫办下设8个工作组,成立因病致贫健康扶贫、贫困村退出壮大村财、产业项目、资金筹措小额信贷、民政救助5个攻坚小组,由县副处级领导任组长。我们还成立了福州市第一个县级扶贫协会,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二是主推产业扶贫。永泰县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抓手,先后拨付产业扶贫资金5014万元,在推广李果、青梅、茶叶、油茶、槟榔芋等传统农业产业基础上,引导贫困户发展百香果、养蜂、食用菌和乡村旅游4大扶贫产业,建立统购统销平台,打造全省首个扶贫农产品统购统销运营中心,根据市场价统一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实现贫困户农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带动贫困户886户2333人增收。我们依托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性主体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联盟+贫困户”等模式,建立“租金+股金+薪金”等收益机制,促进产业链条更加完整、带动能力更强、效益更高,为贫困户产业发展增添保障。

三是夯实保障基础。我们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由县直主管部门按照职责牵头,把贫困户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作为脱贫工作的基础抓实抓好。2016年以来,永泰县开发公益性岗位294个,设立5类7个扶贫车间,实现贫困户就业创业1734名;发放贫困学生教育补助3610人次271.46万元,实现适龄贫困学生教育政策全覆盖;落实贫困群众医保免费参保、免费体检、家庭医生签约、医疗跟踪代办服务等机制,开展每月一次医疗报销费用核查,建档立卡对象结算补偿49167人次3256万元;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提升126户,累计发放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87.7902万元;完成造福工程搬迁安置841户2951人。同时,将无劳动能力和无法通过产业、就业等帮扶的371户855人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实现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

四是引导社会参与。2016年,永泰县成立了福州市第一家县级扶贫开发协会,吸纳174名企业家和社会热心人士成为会员,筹集资金900多万元,助力扶贫事业。积极对接河仁慈善基金会,2016—2018年在岭路乡云山村、长坑村和梧桐镇埔埕村开展联村帮扶,连续3年每年每村扶持100万元。整合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开展慈善救助。鼓励乡镇、村居成立扶贫慈善机构,支持外出乡贤企业家就近参与家乡扶贫事业。积极争取省医务志愿者协会、省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等组织帮扶,开展健康扶贫、贫困村及老区村牵手结对等活动。

五是营造宣传氛围。近年来,永泰县各级干部奋斗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徐乾、连萍、张岩锋、侯功星、林兴等5位同志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嵩口镇党委、大洋镇溪墘村党支部等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涌现出卢峰茶业、田园时代、藤山食品有限公司等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刘某金、倪某通等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典型案例。中央电视台《决不掉队》专题录制永泰脱贫攻坚节目,相关经验做法被《焦点访谈》《晚间新闻》以及省市媒体广为报道。2016年以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报道200余次。

党建赋能新发展,集体经济再突破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动力引擎,也是重要保障。早在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永泰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必须发展壮大乡、村两级集体经济,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了,可以推动农村各项工作”。近年来,永泰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县级统筹、镇村响应、企业参与”模式,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行动”,2018年、2019年分别消除“空壳村”和薄弱村,2020年11月提前实现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51.8%的村达20万元以上,实现了从“破零”到规模效应的转变,有力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有如下四点。

一是县委统筹,把牢发展目标“方向盘”。我们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通过领导下村、干部联村、部门包村等办法,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成立壮大村财专项小组,专门出台7个实施方案、15个配套文件,明确“2311”(两步走、三大工程、十一项措施)目标任务和推进举措,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评、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压实责任、推动落实。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和乡镇片区会议制度,实行半月一例会、一月一汇报一通报,定期研究、聚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支部引领,汇集致富发展“生力军”。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通过“引、培、推”等方式配强“领头雁”。全县经济能人村主干占75%以上,选派41名县级优秀干部驻村任职,发挥他们眼界宽、懂经营、善管理的作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农村党员致富人才“千人计划”和“素质提升工程”,将村集体经济规划、实施、管理等纳入干部培训课程,每年组织开展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异地办班等方式,补齐村级组织班子发展能力不足等短板。注重吸收实用型农业技术技能等各方人才,先后选聘116名村务工作者、44名乡村振兴指导员,选派47名“金融助理”,选认277人次科技特派员向经济薄弱村倾斜输送,同时引导农村党员、乡贤能人、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不断壮大农村致富发展“生力军”。

三是因村施策,打好多元路径“组合拳”。根据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情况,依托“党支部+公司+农户”“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党员能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户”等多种方式,提出“以地生财、靠山收益、借景盈利”等发展模式,让各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土地利用、资源开发、资产经营等5类15种比较成熟的发展类型,通过流转经营开发一批、生态经济拉动一批、盘活资源撬动一批、村企合作带动一批、抱团发展驱动一批,成功打造嵩口镇月洲村、梧桐镇白杜村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优村、强村,培育了李果、茶油、林下灵芝等当地特色产业,实现良好示范带动效应。对资源不均或“小、散、弱”的村,推行“联村抱团发展型”,设立30个中心村党委,通过资源联用、产业联动、强弱联合、统筹联管、服务联手,引导村集体抱团式发展、聚拢式壮大,带动96个覆盖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033万元。通过“县级统筹、镇村响应、企业参与”模式,实施东门购物广场、物业购置、里岛停车场等3大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覆盖全县255个行政村,每村每年可获得3万—5万元收益,有效蓄积持续发展后劲。

四是政策倾斜,做优基础保障“软环境”。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明确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给予相应的用地、经费、金融及税收等政策扶持。安排34名县处级领导、296名科级干部、118个县直单位挂钩帮扶,挂钩部门每年为挂钩乡镇谋划发展项目不少于1个,协调发展资金不少于10万元。探索建立“政银担”等金融支农创新模式,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接县内金融机构,争取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信贷上给予优惠利率,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设立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通过推广光伏发电、物业建设等项目,委托有规模、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开展资本市场化运作,确保参与村有稳定收益,2018年以来,县财政先后配套投入2590万元,统筹实施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221个。出台民宿管理、农村闲置房屋使用权流转等指导意见,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开展资产资源专项清查整顿工作,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存量。

我们永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步探索阶段。通过县委统筹、整体谋划,实行“一村一策”项目管理,加大在规划、产业、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统筹力度,以督查考核、责任倒逼,常态化压实工作责任,全方位推进“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行动”,筑牢全面消除30个“空壳村”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实施阶段。在全面“蜕壳”的基础上,结合村情差异,积极推行5类15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19年,全面消除93个薄弱村、51.4%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一批示范点“破壳而出”,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清零递增”行动蹚出了路子,提供了生动样本。第三个阶段是巩固提升阶段。为进一步巩固“消薄”成果,创造性地实施3大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覆盖所有行政村,统筹资源分配、统一运营管理、统分经营收益,确保每个村都有一个稳定的收益项目,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更稳定、可持续,带动发展与巩固双提升。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切实保障脱贫成效

为巩固脱贫成效,永泰县在2017年底实现全面脱贫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5年过渡期政策,2018年全面推行“四问”亲情工作法,2019年开展“五看五帮”活动和“大走访、深帮扶”行动,2020年建立3项机制、实施6大扶贫工程,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十个一”帮扶行动,通过一年一行动、年年抓落实,保持扶贫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在帮扶举措上,每年开展全覆盖慰问活动,特别是对38户脱贫易返贫对象、26户受疫情影响对象,采取“一户一策”,确保每户均有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挂钩帮扶,新增2项以上帮扶举措。

在监测机制上,在福建省首创农村困难边缘群众动态跟踪管理、支出型贫困家庭动态管理机制,与“一键报贫”相结合,每年开展全覆盖自查,将排查出来的104户257人农村困难边缘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在产业增收上,实施4大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均有1项以上产业扶持。建立2个食用菌示范基地,带动526户脱贫户增收。建立全省最大的县级农特馆,打造全省首个扶贫农产品统购统销运营中心,引进2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扶贫农产品同市场精准对接。

在政策扶持上,持续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健康扶贫保险、公益性岗位、住房安全、教育多元帮扶、农村安全饮水等政策举措,不断提升“三保障”水平。

在退出指标巩固上,不断完善贫困村路、水、电、房、网等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退出各项指标均稳定达标、持续提升。

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永泰县积极引入各方力量,汇聚乡村振兴“驱动力”。2018年1月,即成立乡村振兴办,同扶贫办合署办公,率先实现队伍衔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的“永泰模式”和“永泰经验”,推动乡贤回归,先后成立了梧桐富竹里生态农业、岭路田园时代、赤锡石竹兔业等一批由乡贤主导的新型经营主体,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2月5日,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同组建永泰县乡村振兴研究院。这是国内首家县级乡村振兴研究院,聘请“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担任总顾问,将先进理念同永泰本土素材结合,打造乡村振兴的永泰样板。

绿色生态是我们永泰最大的底色和特色。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加快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源源不断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近年来,我们永泰在福建全省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率先开展林地占补平衡、林业碳汇交易、惠林贷等改革试点,积极向改革谋红利,向创新要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山水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相得益彰的新路。国家级生态县、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也接踵而至。

好山好水是大自然对我们永泰的馈赠,但赢得一项又一项国家级奖牌,更是上下齐心、久久为功的接续奋斗。下一阶段,我们将以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总目标,以“三示范三跨越”为总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口述福州——脱贫攻坚》)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