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榕城 > 地名文化
闽都地名趣谈|话说“兰圃”
2025-02-1415:17:3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兰圃,很雅的名字,让人联想到幽香氤氲的闽海神州。作为地名,闽侯县祥谦镇有个兰圃村。

  兰圃这个地名,古往今来,有许多种说法、写法。比如银步、银浦、银铺、蓝铺、蘭铺、蓝圃、蘭圃、兰圃、蓝布、蘭江、兰江等等,可以好好来理一理。

  有资料说,兰圃古称“银步”。这是从地理方面讲的。福州方言“步”,与埠谐音。“步”作为“埠”“埗”的异体字,指道头、渡口、码头,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如城门的石步。但“银步”这个“银”的出处尚不明确。

  银铺,也是兰圃比较早的称呼。“铺”是小驿站,五里一铺,是古驿道上的节点。驿、铺、亭是驿道上的标配,兰圃村中曾设有邮亭。后来,邮亭没有了,留下附近相关的地名如“亭下”“上亭下”。

  银浦,是与银铺很接近的地名。“浦”与“步”方言谐音。浦是一片水面。兰圃村中这水,是连接到淘江的。月光之下,水面涟漪浮光跃银,因而称“银浦”。按照这个说法,最早的“银步”,也是指银白色的码头。

  蘭圃,说由种兰花而起。根据村里林氏族谱资料,其先祖定居这里,喜欢种植兰花,后因蔚然成圃而得村名。据说那是明永乐二年(1404)的事。

  兰圃,因为后来“蘭”字简化为“兰”字,就写成“兰圃”。

  蓝圃,说是因种蓝草,并且成片成圃而得名。相传,古代有人在这里种“蓝草”,并开有“染蓝坊”。福州方言俗语形容染布坊是“染青染蓝”,于是改称这里为“蓝圃”(附近还有青圃)。蓝圃村东接长乐,北连枕峰村,西隔淘江与尚干镇相望,南为青圃。明清时期设有巡防汛地“蓝圃塘”。

  蓝铺,在闽县外七里区有这个村名。铺是驿站,以当地特产蓝草之蓝为名。清林枫《蓝铺旅次》诗云:“客舍新风味,初来转足欢。荒灯泥壁夜,村酒子鱼餐。裘薄寒偏重,囊轻梦易安。百年如是耳,休作偶然看。”当然,或与“染青染蓝”相关,内七里区还有村名叫“青铺”。

  蓝布,与蓝歩谐音,与蓝圃音近。《三山志·土俗类·物产》记载:“蓝淀,诸邑有之。闽县洞江上下里尤多,故地有名蓝布或青布者为盛,出于此。”这里说到“洞江上下里”,指外七里区的双江,是“合上下洞江,即名双江”。蓝布跟双江有关。

  《闽县乡土志》说:“银步俗呼兰铺。”只是,“银步”“银铺”“银浦”的“银”,变成“蓝(兰)”,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似乎没找到路径。而“蓝”演变成“蘭”,再简化成“兰”,则比较容易理解。“蓝圃”后多写作“兰圃”。如《福建晋京路引》有:“大义宏屿相连里,后福乡村种蒜头。傅筑行过青兰圃,青圃兰圃慢慢行”。

  蘭江和兰江,应该只是简化字的区别。蘭(兰)江,是指兰圃村那条淘江支流。人们常用某江指代江边乃至江两岸的地方。如南台江(白龙江),简称台江,就是指白龙江北岸地区;简称南台,则可以指南台江北岸或南岸。兰圃村有副楹联也可佐证:肇族始林山匿居石室两木指为姓;分支由梅岭饮水兰江千秋永溯源。

  《福州晚报》(2025年2月14日 A13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