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回忆实录
口述福州 脱贫攻坚|产业升级,书写连江乡村致富经
2025-02-1816:08:37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口 述:陈丹

采 访:吴燕 林巧 陈彦平

时 间:2021年7月

陈丹:1976年8月出生,福建连江人。现任连江县大数据服务中心副主任、连江县浦口镇中麻村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5月,被授予“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中麻村位于福州市连江县浦口镇东部,倚山面海,风光旖旎。渔业资源丰富,盛产“海味三宝”——缢蛏、紫菜、花蛤等,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多达15人,不乏五代甚至六代同堂的家庭,是连江县著名的“紫菜之乡”“长寿之乡”。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等荣誉。

精准施策 快速脱贫摘帽

2018年4月,通过个人申请和组织关怀,我成为中麻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中麻村于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为3户9人。当时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如何摘帽的重要阶段,所以我们立足于整个村,重点考虑这3户9人如何摘帽。

我从驻村第一天就开始牵头建立“党建+”模式,突出党建引领,带领村两委班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起草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形成整改清单、明确整改重点,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为抓手,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将脱贫攻坚、发展经济、服务群众贯穿到全村各项工作中。

我们经常上门走访、谈心,对他们嘘寒问暖,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针对3户9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列成清单,并分别制定专门的措施进行对接,将“贫血”化为“造血”,有效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比如,对于有生产劳动能力的人,我们提供资金上的帮扶,或者提供种苗,让他们养殖缢蛏、紫菜;对劳动力欠缺或者没有劳动力的,我们安排进厂务工,承担一些相对轻松的岗位。另外,还提供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比如绿化维护等。其中,有一户是儿子不幸得了心脏病,为治病花了很多钱。我们帮助联系爱心人士进行捐款,提高报销比例。虽然最后这个人还是去世了,但也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现在其父亲在外务工,生活也逐渐好转。通过我们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2018年,这3户8人全部实现脱贫。我们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巩固脱贫成果,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转型升级 实现产品增值

脱贫攻坚工作不单单是个体的工作,还是全局性的工作,我们要把脱贫攻坚放在全局上去考虑,把如何增加村民收入跟村财收入这一块,当作一个重点来抓,主要是抓产业培育这方面。因为我们中麻的缢蛏、花蛤、紫菜有着独特的优势,地处江海交界,地域、气候都非常适合这种贝类和藻类的养殖,所以我们就把紫菜、缢蛏养殖作为一个抓手。第一,增产量。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创新养殖技术,村民缢蛏养殖创收达2000万元,同时提倡集约化生产,鼓励农户联合养殖,形成30亩以上规模紫菜养殖达20多处,逐步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创收达1000多万元。第二,创品牌。打造“党建+企业+经济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中麻紫菜”被评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产品,实现产品增值。我们有效指导村内一家水产加工厂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创立“山海中麻”商标品牌,利用中麻紫菜生产的“元生清苔”系列海苔产品通过展会推介、电商合作等多渠道全网销售,受到市场认可,有的产品已出口美国,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影响力和附加值。该厂解决了村里50多户村民的就业问题,每年还拿出部分盈利回馈村里。成立全县首个村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山海中麻”抖音号,引进了2名网红人才,先后创作了数十个作品,介绍村里的渔业文化、长寿文化、美食特产等,吸引了数万粉丝。利用新经济营销模式拓宽中麻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村财和村民收入。第三,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民间故事和缢蛏等特产,开发了12道以“渔歌唱晚”为主题的菜肴,成功举办“中麻紫菜文化节”和“中麻缢蛏开锄节”,打造“幸福中麻、长寿之乡”品牌。在活动中,极品头水紫菜甚至拍卖出一斤1178元的高价。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完成村内一期旅游景点和商业业态规划设计,正式开启中麻村全域文旅品牌窗口。

培育人才 推动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关键的一点就是人才的振兴。对此,首先,我们于2020年成立了中麻人才振兴促进会,依靠乡贤和企业家捐助,募资了50多万元,对当地的学子奖励助学,特别是对成绩比较优异的进行奖励。其次,对新型农民组织开展培训。最后,吸引村外的人到我们村,帮助我们一起推动乡村振兴。我们村的小学跟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结对子,成立了全县首个村级小学少年宫,每周省商专都会安排老师入村进行电脑、书法等培训,助力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培养。

此外,我主动或协助争取上级资金65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的村民房屋进行改造;建设三级渔港码头,完成两个渔业生产码头提升改造;进行村内河道淤堵治理、村内道路硬化、建成生产资料集中堆放点,宜居环境更加凸现。这几年,中麻村变化太大了,以前牡蛎壳、蛏壳、花蛤壳满街乱倒,苍蝇蚊子特别多,人居环境非常差。经过这几年的治理,现在村里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邻里关系和睦,特别是在治安方面,村民会自觉对可疑人员进行上报。同时,村民也很关心我们村的发展,对村两委非常信任,有好的意见、建议都会向村两委提出来,人人都是美丽乡村的参与者。2020年中麻村还入选了福州淳朴民风榜样村,2021年先后入选了全省高级版“绿盈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我们在村里建了文体公园、渔家民俗文化馆,陈列了各种赶海工具,接下来,我们还打算引进专业团队打造民宿,发展咖啡吧、书吧等商业业态,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归乡村,参与乡村建设。在村民、乡贤、志愿者等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中麻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财收入从2014年的8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85万元,人均收入也从9000多元增加到21000多元,打响了渔家文化、长寿文化、网红文化等品牌,奏响了一曲“渔歌唱晚”的致富歌。

(来源:《口述福州——脱贫攻坚》)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