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述:兰坤团
采 访:吴燕 林巧 陈彦平
时 间:2021年7月
兰坤团:1978年6月出生,福建连江人。现任连江县东湖镇人大主席。2016年,任连江县长龙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21年5月,被授予“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长龙镇地处福州市连江县东北部山区,距离县城23千米,辖7个行政村,其中畲族村3个,是一个以粮食、茶叶、蔬菜、蘑菇种植为主的农业型乡镇。长龙镇茶产业丰盛,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全镇总面积68平方千米,茶叶种植面积有18600亩,平均海拔380米,雨量充沛,山高雾重。
我自2016年分管扶贫工作以来,经摸底、核查、认定,将74户、256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将苏山村、岚下村、真茹村纳入贫困村。上述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65%(48户),缺资金致贫占9%(7户),缺技术致贫占9%(7户),因残致贫占7%(5户),缺劳动力致贫的占5%(4户),因灾致贫占3%(2户),因自身发展不足致贫占2%(1户)。我根据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部署精神,严格按照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经过一年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有58户204人顺利脱贫,剩余的16户50人在2017年顺利脱贫,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实现稳步增长,3个贫困村均实现摘帽。
精准施策 初步脱贫
长龙镇结合本地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贫困户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切实摆脱贫困,实现稳定脱贫。
一是发挥企业力量,搭建脱贫桥梁。长龙镇成立茶企联合支部,以长龙第一茶厂作为联合支部的主阵地,鼓励引导各家茶企参与精准扶贫,通过贫困户资金入股、优价收购贫困户茶青,吸收贫困户务工并给予工资倾斜等措施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长龙镇已有34户贫困户依托茶企助力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同时,长龙第一茶厂依托本地优质高山茶资源,结合现代茶叶生产技术,充分发挥企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本地123户茶农签订茶叶采购合同,起到了带领群众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是配套医疗补助,防止因病返贫。长龙镇在健康扶贫政策的基础上,配套实施二次医疗补助,按照一年内贫困户医疗费用开支在2万—5万元(不含5万元)的,一次性给予3000元补助;5万—7万元(不含7万元)的,一次性给予5000元补助;7万—10万元(不含10万元)的,一次性给予8000元补助;医疗费用在1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000元补助的标准,陆续为贫困户补助金额达5万余元。
三是配齐人身保险,巩固脱贫成效。由长龙镇财政出资为全体贫困户购买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针对16周岁至65周岁妇女购买女性安康保险,让贫困户在意外伤害、意外医疗、女性疾病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保障,有利于脱贫攻坚成效的持续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长龙镇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延续政策落实要求。在住房方面,经县住建局等有关部门鉴定,贫困户住房均为B级以上,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医疗方面,依托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实贫困户特殊病种纳入医保、大病住院报销、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消除贫困户因病致贫内因。在教育方面,积极响应县农业局雨露计划政策,为4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子女累计争取了18000元的雨露计划补助金,保障贫困户教育升学率。目前,贫困户义务教育辍学率为0。在饮水安全保障方面,长龙镇7个行政村均实现集中连续供水,2016—2020年,共改造饮水设施7处,增设消毒设备6台,今年分别在岚下村、下洋村、坵祠村各增设消毒设备1台,每年由县水质检测中心定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达到饮用水标准,有力保障贫困户饮水质量安全。
发挥特色 助力脱贫
长龙镇的产业扶贫政策是结合本地茶产业特色的发展实际,旨在通过企业与贫困户、贫困村结对帮扶,促进贫困群众、村集体增收。
2016年,长龙镇通过茶企联合党支部,以收购茶青、吸收贫困户务工的方式,助力34户贫困户增加收入,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挑大梁、当先锋的作用。截至目前通过非公企业联盟,对全镇贫困户的帮扶做到了全覆盖。
一是积极引导、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企业聘请贫困户在该企业承包的茶园或在企业生产线上务工,哪种适合就做哪一种,与贫困户的时间、能力相匹配,简单、易接受,在待遇方面与熟练工相同。
二是落实技术培训。依托长龙镇党委在该企业设立的学习基地,结合贫困户意愿、能力,召开脱贫攻坚发展生产交心会、茶叶种植技术学习会、农业生产经验交流会等,以及种茶、采茶、制茶等比赛,了解贫困户发展意愿、发展能力、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措施,切实做到一户一策。
三是做好资金扶持。依托上级针对贫困户的财政扶持政策,积极鼓励贫困户贷款发展生产,镇政府、茶企、贫困户等三方商议实施“企业+贫困户”的脱贫方式,让贫困户贷款入股茶企业,既有分红又能务工挣工资。
四是保障茶叶销路。对于种植茶叶的贫困户,茶企业承诺,其采摘的茶青,茶企业全部收购,并在收购茶青价格上予以适当倾斜,让利贫困户,让贫困户在输血、造血、再输血的良性循环中摆脱贫困的帽子。
长龙镇以长龙第一茶厂作为茶企联合支部主阵地,并通过该阵地鼓励引导各家茶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助力贫困户脱贫,取得较好成效。
落实部署 带头帮扶
一是成立了长龙镇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开展。召开全镇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动员及培训会议,下发了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方案,对精准识别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明确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作为联系人,指导村书记、主任等村两委干部具体抓好调查摸底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是明确工作责任。成立了以包村领导为队长的各村精准扶贫工作队,明确了每个村的包村领导为精准扶贫工作责任人,镇包村领导必须入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提出“一户一策”增收计划。同时,按照工作时间节点要求,定期、不定期通过召开推进会、书面通知、电话通知、短信通知等途径向包村领导、村主干提出工作任务和要求、发送工作资料,让相关领导清楚地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明晰了大家的工作责任。
三是严格工作标准程序。通过入户调查和村民代表会议审议进行严格评定,严把农户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告公示关,确保该走的步骤一步不少;重点把握民主评议和公告公示两个环节,公布监督电话,整体工作公开透明。
四是强化保障监督。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宣传培训材料、申报表格的统一印制和数据信息的录入、档案资料的保管,并统一组织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进村入户,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具体开展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会议召开等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是强化政策解读。围绕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加强与县扶贫办工作沟通,了解政策动向,邀请县扶贫办同志来长龙镇召开上级扶贫政策解读会,做到懂得政策、懂得工作。
六是以问题为导向,确保扶贫取得实效。鉴于长龙镇以农业为主的特点,对于发展蔬菜种植、茶叶种植、小规模养牛羊等贫困户,长龙镇积极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帮助,助其脱贫。实行劳务帮扶增加收入,对于没有产业发展能力、以外出务工和打零工为主的贫困户,或介绍外出务工,或就近介绍到本镇或邻近乡镇务工,力求让贫困户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另外,针对年龄大无劳动力、大病致贫、就学等原因造成贫困的,积极采取政策性转移增加收入,使这些贫困户家庭在养老、医疗、就学救助、粮食直补、土地流转等方面获得额外收入,助其脱贫。
七是扶贫先扶智。扶贫不仅需要物质扶贫,更需要智力扶贫,“输血”的同时更要善于“造血”。鉴于许多贫困户知识水平较低、接触外界信息较少,导致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不足的问题。长龙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宣传、教育,让贫困户开阔视野,增强致富本领,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力,增强他们走出困境的信心和能力。
东西协作 结对帮扶
我始终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为陇西县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目标任务发挥了积极助推作用。一是抓好双方对接帮扶工作,选取长龙镇两个有实力的村分年度与陇西县马家河镇的3个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为其提供资金帮扶近20万元。二是积极为陇西县来连江的干部提供经验交流平台和便利,共接待该县团体交流4批次200多人,接待挂职干部交流7批次20多人,带领他们实地考察了解长龙镇茶产业扶贫的具体做法、经验。三是积极牵头组织购销陇西县农产品。几年来,全镇共为该县消费农产品10余万元,引导长龙镇企业家为该县捐资30万元,在长龙镇设立了一台陇西扶贫产品自动售卖机,引导干部群众在“学习强国”平台购买扶贫产品等。
整合资源 全面振兴
围绕助力“智慧党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生态茶叶”等5项重点工作,整合资源,2020年长龙镇成立了茶产业党建联盟,以“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的“共享”扶贫模式开始运行,目前该联盟已有5家成员单位。在后续工作上,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茶产业党建联盟,吸收更多的优秀茶企,共同参与党建联盟,从而更好地发挥茶企作用,融合茶产业文化,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的下一程就是乡村全面振兴,因此,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理所应当要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巩固好脱贫成果,以脱贫成果对接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来源:《口述福州——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