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榕城 > 地名文化
闽都地名趣谈|话说“吉庇巷”
2025-02-2415:40:40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林山

  吉庇巷是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一条巷子。巷子的名字很有故事。

  福州的市果是福橘。福州民谣《十二月果子歌》唱“十二月福橘掏做年”。形象团圆,色彩“红”火,谐音“吉”祥如意的福橘,是闽都福文化的“美丽天使”。吉庇巷的得名,就与福橘有关。

  这条巷曾经是福州城内的重要市街,店铺众多,有米店、粥摊、布店、衣店、洗染店、彩结店、砖瓦店、柴炭店、打铁店、弹棉店等等。中药铺是其中比较特别的。巷中人家颇有以收集橘皮为业的。福橘的皮,大量收购来,就摆在巷中晾晒,制成中药材陈皮。每到季节,巷中晒满橘皮,橘香弥漫,因称“橘皮巷”。后来,时间久了,不明就里的人,口耳相传,方言谐音雅化为“吉庇巷”。当然,能够获得吉祥保佑,是居民们非常期盼的。

  吉庇巷是七巷中最南端的一巷。东西走向,东起南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与光禄坊相连。北接宫巷,南临安泰河。安泰河对岸就是朱紫坊。

  三坊七巷是我国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坊和巷时有,坊巷名称屡有变化。吉庇巷曾经是坊,称利涉坊。利涉门是唐罗城的正南门,门外护城河的安泰河畔,有秦淮风月的美誉。南宋嘉定元年(1208),住在这里的秀才郑性之参加科举夺魁,中了状元,后位居宰辅。退休回家后,当地为立耆德魁辅坊,人称魁辅里。直到光绪年间,这里居民考中进士的齿录中,有的记载的住址还是“住省城魁辅里”。

  郑性之,1172年出生,是朱熹的学生。他从小就很励志,贫寒苦读。中状元后,先后得到宁宗、理宗的重视,历任修文殿修撰、知赣州、敷文阁待制、知建宁府、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加观文殿学士。闽安镇的迥龙桥,有他重修桥时留下的碑刻。

  郑性之所居魁辅里,渐渐演变为巷。民间因“状元及第”之吉,也被称为“及第巷”。金榜题名是古代学子的孜孜以求,状元及第则是科举跑道上的终极梦想。

  在“橘皮巷”“及第巷”和“吉庇巷”之外,民间还演绎出方言谐音的“急避巷”,并配有个得名的传说。

  说家住吉庇巷的郑性之是个穷秀才。有一年祭灶的时候,没有钱买祭品。郑性之到巷口肉铺,求赊点肉。老板不在,老板娘同情他,就赊了点肉给他。肉铺老板回店,听说老婆把肉赊给穷秀才,满肚子不高兴,就冲到郑性之的家里,把刚煮好准备祭灶的猪肉夺了回去。郑性之无可奈何,就在纸上画了一匹马,烧了祭灶。想想又不甘愿,就在纸上给灶王爷写了一首诗:“一匹乌骓一只鞭,送君骑去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后来,郑性之衣锦还乡时,肉铺老板自感亏心,急避而去,人称“急避巷”。

  不知道是先有谐音“急避”,再编故事,还是真有此事,因之改名。反正,后来人们觉得“急避”不雅,就谐音改为“吉庇”,借以表达坊巷人家祈求吉祥如意,庇境安宁的良好愿望。

  在城市发展中,吉庇巷也经历了改造、拓宽,从小巷变成支路,古巷人家许多成了沿街店面。吉庇巷和西面的光禄坊,也就连成了一条路。

  《福州晚报》(2025年2月23日 A06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