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榕城 > 地名文化
地名故事|永兴龙潭涧
2025-03-2009:56:28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张振英

  罗源湾腹部重镇马鼻的西北面,有两座人工湖,一座悬在山上,俗称“悬湖”;一座在山脚,俗称“龙潭湖”。中间一条南北走向的溪涧,像根绳索,沿着山坡直拉下来,将两湖紧紧牵连。溪涧沿线纵列着三口龙潭井,“龙潭涧”因此而成名。

  龙潭涧顶端山坳中的龙潭,方志称其为“永兴潭”,这就是龙潭涧中的第一井。井呈圆状,直径约6米,从一面岩壁斜穿进去。井口四周洁净光滑,井深不见底,水绿得像一块翡翠。

  别看现在的龙潭温顺得像只绵羊,以前可不这样,尤其是连续大雨后,里山来水时,那黄色的山洪,宛如一只狂飙的黄龙,从井口一跃而出,沿着龙潭涧,一路嘶吼着,扑下山来,冲毁田园,淹没村庄,百姓苦不堪言。

  永兴潭下方,为绝壁断岩。这里三面岩壁,像三面屏障,高百余米,将方圆仅30多平方米的涧底,三面圈住,仅余正南面一道如门似的山口。走进这里,就像进入一口峡谷旱井,底下尽是高高低低的岩石。一束水柱,从头上的永兴潭出来,沿岩壁上的天然石槽,斜渡下来,穿过脚下的岩隙,盘转南出。仰望岩壁上,满是悬石浮岩,其状怪异。

  南出旱井,顺涧而下,两边的山坡逐渐平缓,天空也慢慢扩大,到了龙潭二井时,已是豁然开朗,四野开阔。二井略呈圆形,直径约10米,是龙潭涧三口龙潭井中水最浅的一口。龙潭涧穿过二龙潭后,向前延伸,直达涧底的龙潭湖。

  龙潭湖原先是龙潭三井,是龙潭涧三口龙井中最大的一口,后来经人工改造,变成了一个湖。历史上,这里西纳三溪之流,北接龙潭之水,是两大溪流的交汇点,也是当地历史文明的发源地。2014年12月,福建省考古专家来这里调查,经挖掘发现,这一带为“贝丘遗址”,大约有4500至5000年历史。考古专家还在湖的东侧,发现商、周陶片,大约有3000至3500年历史。西北侧湖畔有两座寺庙,一座叫仙踪寺,一座叫罗汉寺,都是千年古刹。

  1954年,龙潭涧底面修了鲤溪水库,龙潭三井成了龙潭湖;1959年,龙潭涧上面修了牛洋水库,龙潭一井后面的牛溪,成了“高山悬湖”;1990年,开凿一条隧道,全长3313米,将西面三溪水引到悬湖,龙潭涧的水患被完全治理。

  如今的龙潭湖,已经变成百姓饮用的备用水源,也是乡村文旅的一方乐土。

  《福州晚报》(2025年3月20日 A07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