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上,市民翻阅由市政协征编出版的闽都文化书籍。
盛夏六月,榕城书香四溢。不久前,2025海峡读者嘉年华·福州书展在福州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福州市政协联合福州日报社,在“书香榕城”展台重磅推出一系列“书香政协”惠民活动,以书籍为媒介,知识为纽带,让千年闽都文化在书页间焕发新生,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日常。
【知识竞答激活文化传承】
2025海峡读者嘉年华·福州书展启幕前夕,“书香榕城”微信公众号成为连接闽都文化与市民的桥梁。6月8日,福州市政协与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读闽都文化·赢精品书籍”线上赠书活动,以一道闽都文化知识题作为“钥匙”,将200本《鼓岭史话》《冶山史话》等文史专著送到读者手中。这些竞猜题目聚焦福州古厝保护、历史人物精神、非遗技艺传承等内容,既考验知识储备,更唤醒福州人的文化记忆。活动上线即刻引发热潮,数百上千名读者争相答题,200本书籍瞬间被抢空。
在书展现场领书的林萍说:“答对题目时特别有成就感!到现场发现福州市政协真是为福州人打开了了解本土历史文化的一扇门。”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她坦言此前对冶山、鼓岭等历史遗迹知之甚少,而政协编撰的“史话”系列以通俗语言还原闽都历史脉络,让她重新发现城市的文化基因。多位中奖读者表示,将带着书籍亲访书中提到的古驿道,“按图索骥”感受古人走过的闽水闽水。
这种“按图索骥”的阅读体验,让静态的文史书籍成为动态的文化地图,正如一位读者在社交媒体分享:“书里的‘闽都’突然活了,原来我脚下的土地藏着这么多故事。”
【从“编书人”到“送书人”】
记者在福州书展上看到,书展C2展区打造的“书香榕城”展位,堪称闽都文化的微缩景观。20多种精品书籍涵盖古厝建筑、闽派文学、非遗技艺等维度:《福州摩崖石刻史话》以图文还原鼓山摩崖石刻的千年印记,《福州文史资料41辑——福州脱胎漆器与漆画专辑》拆解脱胎漆器的髹饰密码,《福州文史资料38辑——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史料专辑》让大家看到福州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高光时刻。这些都是福州市政协近年来征编的文史书籍。这种从“编书人”到“送书人”的角色转变,彰显着书香政协的文化自觉。
此次参与福州书展、组织赠书活动是福州市政协“书香政协”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政协打造“文史资料”“史话”“叙事”三大系列,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文史征编体系,推进“书香政协八进”活动,目前已设立“书香政协”专柜40个,对外赠阅近3000套政协文史书籍。
福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坚持‘编书为用’,让史料走出库房,走出书斋,成为市民能够触摸福州历史、阅读闽都文化的桥梁。”
【从纸上文字到融入现代人生活】
此次赠书活动中,年轻读者群体成为了一大亮点。许多曾对本土文化感到陌生的“95后”因为一本书与闽都文化结缘。一位中奖年轻读者感慨:“原以为家乡文化是‘老古董’,翻开《鼓岭史话》才发现,百年前鼓岭上外国人避暑地的故事就充满着跨文化交流的趣味。”这种认知的颠覆,恰是福州市政协推动文化传承的初心:让老福州人找到文化共鸣,让年轻人发现城市根脉之美。
书展期间,为了让闽都文化以更多元的形态“破圈”,“书香政协”拓展文化传播边界,联合“书香榕城”微信公众号推出了赢取书展期间著名学者余世存讲座门票等活动,让市民得以近距离聆听“文化大IP”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为闽都文化的创新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
着眼于培养青年文史力量,今年以来,市政协以鳌峰书坊等地为阵地举办的“悦享福州文史讲堂”持续开讲,一大批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发挥起带头作用,如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福州市政协文史馆顾问卢美松,福州晚报编委、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危砖黄联合主讲“福州中轴线——城市脉络与文脉传承”的文史讲座,研究员邹自振教授主讲《曹学佺与昆曲、闽剧的关系》……这些面对面的分享活动都与文史书籍形成呼应,让闽都文化从书页中“走出”,惠及更多人。
在书香氤氲中,闽都文化的千年脉络正与时代浪潮悄然相拥。现如今,“书香政协”以书籍为舟,载着闽都文化的千年积淀,正驶向更广阔的民生海洋中,让每一个福州人都能在文字中找到文化的归属感,在阅读中爱上这座“有福之州·书香榕城”。
(管澍/文 林双伟/摄)
《福州晚报》(2025年6月17日 A08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