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
25年前的苍霞,是榕城记忆里一片斑驳的褶皱。木板搭建、用纸糊墙的简陋房屋连成一片,夏季闷热潮湿、冬季透风漏雨,火灾隐患如影随形。“纸褙福州城”,是当时无奈却真实的写照。
世纪之交的民生工程,成为改变苍霞命运的起点。2000年7月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在最热的中午率队来到苍霞调研,对参加座谈会的居民代表说:“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
7天后,规模浩大的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苍霞新城拔地而起,42幢崭新的住宅楼林立,街道宽敞整洁,绿意点缀其间。一年后,3441户近万人告别蜗居纸褙之地的民生之痛,拿到属于自己的新房钥匙。
25年时光流转,福州市持续投入,对小区道路、沟渠、绿化等进行综合整治。如今的苍霞新城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有机融合,长者食堂、儿童梦想空间织起“五分钟生活圈”,临水而居、推窗见绿的生活时时可享。
从“忧居”到“安居”再到“宜居”,这不仅是一座城市面貌的持续更新,更是无数居民生活的温暖见证,书写着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的时代答卷。
苍霞棚屋区。游源飞 摄
经历蝶变的苍霞新城。记者 陈暖 摄
新榕语丝
一句承诺一座“新城”
达达
“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2000年7月2日,在苍霞棚屋区座谈会上,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承诺启动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它如同一缕晨光,开启福州城市更新的新纪元。
心系民生,枝叶关情。一句承诺,让一座“新城”拔地而起。从苍霞棚屋的破败场景,到嘉和苑的便捷生活;从三捷河的黑臭杂乱,到“福舟悠游”的水清河畅,一张蓝图的“接力”中,福州用25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写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那句“政府会把好事办好”的承诺,在久久为功的为民实践中,化作陪伴在市民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苍霞新城变身宜居典范。记者 林双伟 摄
有福之州、幸福之城,“福”在社区里,“福”在老街上,“福”在山海间。当越来越多的“幸福新滋味”在这片土地上酝酿、生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城市的蝶变,更是执政为民理念结出的累累硕果。
“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福州正朝着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方向稳步迈进,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在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必将书写出更多动人的城市更新故事,绘就更加美好的未来图景。
在苍霞新城长者食堂,老人在党员志愿者的陪伴下乐享生日会。记者 叶诚 摄
小朋友在苍霞新城社区内玩耍。记者 池远 摄
亲历者说
苍霞棚屋区改造的成效,亲历者最有发言权,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杨木泽(台江区政府办原主任):
习书记明确要求我们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有一天中午,福州酷热难耐,习书记轻车简从到台江区来考察。那次,没有别的领导陪同,我们事先也不知道他来。他走到百姓中间,问他们:“你们现在对棚户区改造信心怎么样?”有人反映说:“很好啊,区里面请我们群众来监督,所有的指标、方案、环境规划,都给了我们一份。”习书记说:“那你们要好好监督啊,这可是百年大计。”百姓当中,有的人很懂建筑,有的人很懂城市规划,而且他们就是本地人,能够更设身处地考虑居民需求。习书记明确要求我们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王露露(苍霞新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秉持为民情怀 讲好苍霞“新”故事
我生在苍霞,长在苍霞。2009年,我来到苍霞新城社区工作,在这片我成长的地方相继担任社区委员、社区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苍霞新城社区居住着约1.3万名居民。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始终秉持为民情怀,讲好苍霞“新”故事。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社区针对老人和儿童占比高的特点,精准施策,将7个架空层变身为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园、智能停车库等多功能服务空间。社区把便民服务端口前移进小区,就近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电表,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门服务;为高龄患者主动联系医院治疗,提供志愿陪护……这都是我们为提升服务水平而推出的举措。
杨丽玉(苍霞新城居民):
我被“幸福”敲了两次门
这20多年,我被“幸福”敲了两次门,原地住了两回新房。第一次是2000年7月2日习近平同志走进苍霞棚屋区,一周后这片台江最大片棚屋区开始动迁,一年后现代化居民小区拔地而起,2001年8月17日我第一次住进75平方米的“小洋楼”。第二次是2021年的社区全方位改造,老旧小区变成充满现代气息的小区,长者食堂、学堂、活动中心、便民驿站等设施一应俱全。
如今的军门社区。记者 池远 摄
昔日的军门社区。(资料图片)
红星排尾片区征迁安置房。记者 叶诚 摄
过去闽江畔的连家船。(资料图片)
上海新苑。陈捷阳 摄
上海街道棚屋区。(资料图片)
数说“城”长
●2000年至今,福州城区累计实施连片旧屋区改造项目835个,拆除各类旧房837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41万户逾120万人
●福州人均住房面积,从2000年的不足10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51.6平方米
●2000年至今,福州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8.98万套(间)
●2000年至今,福州城市道路总里程从907公里增至3493公里,轨道交通实现从“0”到5条线路近140公里的跨越,运营里程居全省第一
福州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苍霞新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记者 莫思予 孙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