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则徐监临江南乡试革弊政
2025-08-1915:49:32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施文铃

  清初科举沿袭明制,朝廷对科举选官制度非常重视。但总有人图谋不轨,甚至铤而走险,作弊手段花样百出,弊案与乡试如影随形。清朝中晚期,江南乡试舞弊尤为严重,科场入闱秩序混乱,不少士子心无自律,企图通过非常手段获取功名,官员也参与“卖关节”、泄考题,另有试卷掉包、考生夹带、枪手替考、考生相互抄袭等现象,科场相当混乱。

  清道光十一年(1831)七月间,江宁连降大雨,城区内涝,大水淹没江南贡院号舍。辛卯科江南乡试无法如期举办,巡抚奏请朝廷,乡试考期展延,获准。道光十二年,林则徐擢升江苏巡抚一职,是年六月到任,适逢壬辰科江南乡试在即。道光皇帝破例钦点林则徐监临江南乡试。离开考时间不足两个月,林则徐临时受命,从苏州赶到江宁,入住城内行馆后,便闭门不出,着手准备乡试事宜。按照科场条例,考官人员入闱,贡院与外界隔绝,投入乡试各项工作。林则徐以清正著称,地方官都遵循条例,没有人敢私下登门拜访。

  经过调查,林则徐了解了江南乡试科场旧疾。针对具体情况,他理出了整肃科场的一系列举措,并向道光皇帝递上一系列奏折。

  《林则徐奏稿公牍》中写道:乡试旧弊,同考官则年老举人居多,势不能振作精神,悉心阅卷,即有近科进士,亦不免经手簿书钱谷,文理日就荒芜,务将帘官认真考校。贡院左右,售卖小本文策者,枷责严办,倘士子尚有不知检束,怀挟徼幸者,即着斥革,其恃众逞强,不服约束者枷号示众,治以应得之咎……

  这一奏折很快得到道光皇帝批准,并马上付诸实施。

  江南乡试有庞大考生队伍,每场考试贡院只放开一个门进场,检查工作量非常大,考生背着行李拎着考篮到贡院门口排长队等候点名入闱。许多考生天还没亮就去排队,每次从天亮开始进场,到天黑才能进场完毕。人多拥挤,秩序混乱,还曾发生过推挤踩踏,有人甚至落池溺亡。

  林则徐的江南贡院《士子入闱规约十二条》整顿了贡院入场秩序,将原来只开一门入闱的方式,改为三道门同时唱名,让考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录进场。要求安徽、江苏两省各府、州、县带队教官,负责统计本府、州、县参考士子人数,根据人数多少,事先分考生为三个部分,统一制成考生姓名清单张贴告示,告知入场时间、场门、顺序。重申严禁夹带,要求考生穿拆缝的衣服、单层的鞋袜,以便于检查。考生进场经过正门、仪门、龙门三道门关,每道门都必须对考生携带衣服、笔墨、油灯、食物等物品严格检查。若有后一道门关查出考生夹带禁带物品,前一道门关检查人员都将以玩忽职守治罪。作弊考生革除已有功名,拷枷在贡院入口处示众并治罪。进场过程鸣炮以报时,从寅时(凌晨三点)开始入场,以炮声为信号,之后每隔一时辰,放炮一响。考生经过三门分流,每场入闱到晌午便可完毕。

  科场事无巨细,林则徐必亲自过问,常到贡院正门巡督,断了不良士子浑水摸鱼的念头。他还加强科场后勤服务,安抚考生等待紧张情绪,给入场等候士子提供开水,解除士子长时间等待入场焦急之情。改革入闱举措,使得入闱秩序井然,深受士子赞许。

  林则徐对考官的选拔亦十分严格,认为只有德才兼备的考官,才能选举出真正的贤才。因此,他不仅要求选用年富力强、品学兼优的考官,为避免考生利用亲朋往来素相交好“暗通关节”,江南乡试考官还不许在安徽、江苏两省以及居址相连的地方选用,且不许推荐年迈考官。林则徐亲自出考题,对考官选拔进行考试。为了加强考官责任心,林则徐还把自己过去担任考官时经验,总结判卷所作批语印制成册,分发给考官学习。

  此外,林则徐还制定了极详细的批阅试卷具体规定。第一场考试结束,内帘官在评卷和荐卷过程中,为了将自己推荐的考卷尽早提供给主考官,有争抢时间推荐优秀试卷的问题。往往把考生试卷大致浏览一遍,便定出好坏,将合意卷子放在一起,加批语后推荐给主考官。稍不满意试卷就归入落选之列,对落选试卷随意点评,甚至不做任何批示敷衍应付了事。

  为杜绝草草阅卷,林则徐要求内帘官评判考卷要将自己注解词意写明出处,点评不能局限于一般评语,更要写出不足之处。同时,判卷要有深度,对文章得失写出详细实质性评论内容,禁浮于表面。判卷时,要按章程逐篇分批,第一场试卷四篇文章,必须每篇批出。评判不许含糊其词,如“欠精警”“少出色”等空洞词语。在首场考试中“三文一诗”,要求内帘官必须从头至尾审批,用语力求准确恰当。对内帘官荐呈试卷,要求在卷内标明评判诗文优劣,说明推荐或不推荐理由。如内帘官发现有雷同考卷,必须做好记录,事后立即移交监察官查办。此外,他还明确规定,凡在四书、经文答卷中,有三行以上与他人雷同,考生成绩要受降级处理。若是全篇抄袭者,一概革除已有功名,终身不许再考。

  内帘官推荐试卷如得到两位主考官认同,则由正副主考官共同决定,由副主考官在卷末写“取”字,正主考官写“中”字,并非独权专断“去取权衡,专在一把手”。而在中卷卷面上还需附推荐内帘考官详注批语,签写姓名和官衔并加盖该考官印章。林则徐事事谨慎认真,唯恐因疏忽而耽误人才,因而增加了补救程序:主考官可以从内帘官未荐之落卷中,发现被误判之佳卷,将其挽回取中,称之为“搜落卷”。林则徐在内帘官未荐之落卷中,细致勤阅,注意从中拯救被误判落选考生,为国得才。若在落选卷中发现内帘官有批点中途而止者,相关阅卷官也要受到严格处分。

  江南壬辰科乡试,科场经整肃革弊,十八房官精神振作,按照校阅章程,认真审批试卷,科场弊绝风清。在乡试揭榜撤闱之后,林则徐还与取中士子相约见,询问其志向。他的科场改革措施得到士子广泛赞扬,朝野上下有口皆碑,无不赞赏林公“无一事不尽心,无一事无良法”。道光十四年甲午科江南乡试、道光十五年乙未恩科江南乡试,道光皇帝仍钦点林则徐监临。

  林则徐制定江南科场《乡试同考官校阅章程》《预防士子剿袭雷同之弊》《士子入闱规约十二条》等规约章程,清廷让全国贡院沿例执行,整顿乡试科场积弊,将“弊绝风清”贯彻到科考每一个环节,选拔出了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他三任江南乡试主考官,留下“三度亲临棘闱中,雷厉风行革弊政”的佳话。

  《福州晚报》(2025年8月19日 A07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