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闽都人杰
“劝稻知府”李彦章
2025-08-2010:56:54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李莉

李彦章(1794—1836年),字则文、兰卿,号榕园,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内阁侍读和广西思恩知府、庆远知府、浔州知府等职,后任江苏常镇通海道、署江苏按察使。

李彦章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其父李鸿瑞(1761—1818年),字道升,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曾任江苏高淳(今南京市高淳区)、新阳(今昆山市)知县和川沙(今上海市辖地)抚民同知,为官以清慎著称,民间称赞“来得清,去得白,如此好官难再得”。李彦章自幼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早年便已才华出众,时人对其及兄李彦彬有“双珠之誉”,他中进士时年仅18岁,为“榜中齿最少者”。

自古以来,治国安邦必先兴利除弊。李彦章认为,“为政大纲,不外兴利除弊,然兴利如理财,行一分则增一分益;除弊如治病,早一日则得一日之安”,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清道光五年(1825年),李彦章出任广西思恩(府治武缘县,今南宁市武鸣区)知府。任职期间,李彦章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展现出鲜明的民本思想和革新精神。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彦章强调,“政以劝农课士为要”。他潜心研究农务,积极劝说百姓开垦水田、种植早稻,尤重推广水稻种植技术。

李彦章大胆整顿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收回被地方豪强侵占的官田,交还土司使用,各土司“二年内全完四年钱粮”。为提高百姓垦荒务农热情,李彦章颁令明确“新开扩地,并援山头地角,例请免升科”,对新开垦荒地和山头地角免征赋税,使贫瘠荒地得以开发利用,减轻了百姓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李彦章还非常重视兴修水利,“每岁春,按部所至,必究心水利”,上任仅一年多,广西武缘(今南宁市武鸣区)、宾州(今宾阳县)、上林(今上林县)、迁江(今来宾市兴宾区)4个州县先后开塘圳336处,修水坝430处。为解决山多水少、田高水低、灌溉困难问题,李彦章请来北方工匠根据桔槔水车原理,制造龙骨车和钓杆车,“教以踏转,远近效而为式”,极大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李彦章先后在广西宾州、上林等地修建劝农亭。在今日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四喜街,留存一块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卧牛石”,石头腹部上刻着“郡守李彦章劝农至此”九个字,据传为道光七年(1827年)李彦章组织官员视察农业至此处时挥笔所提,以此激励官员体恤民生,劝农发展生产。值得称道的是,李彦章还在其兴建的阳明书院辟出空地,“置黄牛一头,俾斋夫耕之”,作为农业生产示范田,并建有“知稼亭”,研究双季稻种植技术。最终,如李彦章题《宾州劝农亭》上联所言:“万二千家为乡,看水田再熟,洫路交流,到处争留吾所憩。”双季稻“岁获丰收”,在当地得以推广,形成种植热潮。

李彦章广西任职因劝农政绩突出,被称为“劝稻知府”。病逝后,为了追念李彦章,“郡人祀之西邕岚漪书屋,入祀名宦”。

道光十三年(1833年)二月,李彦章升任江苏常镇通海道,他延续兴利除弊的施政理念,迅速整顿、改革通海道关务,“在任三年皆盈余”。

道光十三年(1833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彦章署江苏按察使。自道光三年(1823年)起,江苏连年遭受水灾、粮食大面积歉收,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深入分析灾情,试验种植“岁得两熟”占城稻种,力图改变往常的“一麦一稻”耕作方式。李彦章积极配合林则徐早稻种植试验,并在林则徐大力支持下,系统总结水稻生产尤其提倡种植早稻、推广双季稻生产经验,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二月编著成《江南催耕课稻编》一书,后发布文告“印发催耕课稻编饬各府州厅率属劝种早稻再熟稻札”。此外,李彦章还先后著有《江南劝种早稻说》《江南劝种再熟稻说》,对江南不宜种植双季稻的种种谬论予以有力批驳。

《江南催耕课稻编》全书3.3万字,分为国朝劝早稻之令、春耕以顺天时、早种以因地利、早稻原始、早稻之时、早稻之法、各省早稻之种、江南早稻之种、再熟之稻、江南再熟之稻10个部分,辑录各种农书、志书及有关记载,每个部分都有详细按语。其中,早稻之法部分还介绍了福建种早晚两熟稻之法、广西思恩府初种早稻之法、江北上下河高邮各州县种早稻中稻之法,举例证明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

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和林则徐分别为《江南催耕课稻编》作序,陶澍指出该书“凡早稻之种,早稻之时,早稻之法悉备”,林则徐认为该书“博征广采”,均给予该书高度评价。经过林则徐、李彦章的积极倡导和推动,江苏“各郡亦俱奉行其法,无后时者”,粮食获得增产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林则徐与李彦章既是福建同乡,又是同科进士,入仕后均在京城任职,道光元年(1820年)林则徐外放杭嘉湖道,道光五年(1825年)李彦章外放广西思恩,二人志同道合、关系甚密。林则徐比李彦章年长9岁,其经世致用、社会改革思想对李彦章有着深刻的影响。

道光十六年(1836年)正月,李彦章升任山东盐务使,可惜未赴任即病逝,年仅43岁。事后,林则徐亲题挽联:“卌三年才不虚生,帝简方隆,谁料谪仙归紫府;重五节缕难续命,名心未瞑,应教词客祀红桥。”既赞颂李彦章才学与仕途,又痛惜李彦章英年早逝,充分体现了林则徐与李彦章的深厚情谊。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经后任江苏巡抚梁章钜(福建长乐人)奏请,李彦章‌“入祀名宦祠”,以表彰其治绩‌。

《江南催耕课稻编》所搜集的早稻历史文献,包括品种资源、种植技术等,对推动清代中后期江苏稻作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后世农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和重要参考。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福建日报》(2025年8月16日 第07版:理论周刊·文史)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