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史海钩沉
烽火岁月|连江第一支抗日游击队——下洋抗日游击队
2025-09-0816:07:07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郑寿安

  1941年4月19日,日本侵略军1000多人从筱埕登陆,一路烧杀抢掠,连江县城沦陷。

  28岁的共产党员梁仁钦目睹日军暴行义愤填膺,他联络土地革命失败后失联的中共党员、红军游击队员等,以尽快组织一支抗日武装。4月20日上午,来自下洋村的青年和联络上的人员约百号人集结于下洋九使宫。梁仁钦宣布“连江抗日游击队”正式成立,并与全体队员列队宣誓: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直到把他们赶出国土。接着,梁仁钦宣布自任队长,邱惠任指导员,陈金春任队副,陈玉光为副指导员,军事教练为兰恩恩。至此,连江县有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作为连江第一支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的武器只有短枪2支、步枪5支,以及大刀长矛红缨枪。

  抗日游击队成立后,急需补充武器装备。梁仁钦先向国民党下洋村长陈乃敏“借枪”,又从驻连江的第75师游兵散勇那里收购1挺机关枪和26支步枪以及一些子弹。从上山乡老百姓那里得知省保安纵队撤退时丢弃一批武器于池塘中,游击队便将枪支打捞上来。后来游击队得知沿海有一股海匪准备投靠浦口汉奸队,就伺机清除海匪,在战斗中收获机枪1挺、步枪10多支。

  抗日游击队在梁仁钦带领下出师祠台、洋门、东湖、浦口,东征东岱,甚至神出鬼没地潜入县城,不断袭扰和伺机打击日伪军,惩办汉奸卖国贼。一天,游击队员提着一笼鸡在县城近郊设伏,两个日本鬼子听到鸡鸣到居民家中捉鸡,他们刚把手伸进鸡笼,头就被麻袋套住,被游击队员杀死。从此,日军成了惊弓之鸟,再也不敢两三个外出。消息传开后,激发了许多青年的抗日热情,游击队迅速扩大到近200人,建制升格为中队,下辖三个分队和一个特务排,成了连江县一支不可小觑的抗日队伍。

  此时,新任连江县长陈拱北假惺惺地给梁仁钦送来一封信,邀请他到后湾村“共商抗日大计”。为了全民族抗日大局,梁仁钦决定“单刀赴会”。临行前,他指定陈位郁代理队长职务,并交代日后抗日作战方针策略等事项,然后来到后湾村。刚进村,梁仁钦就被陈拱北设伏的保安团士兵捉拿,五花大绑送到罗源国民党军82师师部。1941年5月31日,梁仁钦被枪杀于罗源后路村。新中国成立后,梁仁钦被追认为团级革命烈士。

  梁仁钦牺牲后,游击队员们化悲痛为力量,在陈位郁率领下越战越勇,连续取得“山冈大捷”“千人饮歼敌”和“闽江囗琯头镇大战”等大捷。梁仁钦的牺牲,也触动了那些有爱国心有正义感的国民党军官兵,他们表示要与游击队并肩作战,打垮日本侵略者。“国破山河在,血染战旗红,并肩驱日寇,正义立海东”的态势开始出现在连江大地上。

  1941年7月底的一天,日伪军200多人组成扫荡队从县城出发,在日军驻连最高指挥官原田率领下,直指长龙下洋。下洋游击队事先得到情报,与东湖游击队一起,在日军必经之路的山冈埋伏。他们挖好掩体,头戴伪装,守株待兔。日上三竿时分,骑着大洋马的原田进入了射程,游击队员首先将其击毙,而后向敌军全面开火。敌军慌作一团,向丹阳镇方向逃窜。此次胜利轰动整个连江县,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这是下洋游击队建队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

  1941年10月4日,日军卷土重来,连江第二次沦陷。下洋抗日游击队重振队伍,奋起反抗,150多位队员重新集结。海上渔民送来情报:日军2艘汽艇满载军需物资前往福州。得此消息,游击队决定奔袭琯头镇,拦截日军汽艇。琯头是闽江口重镇,有日伪军驻守。游击队主动与国民党军80师一部联系,共同制定进攻计划,于1944年11月10日奔袭琯头。他们炮轰敌营区,消灭敌军数十人,而后用大炮封锁江面。不多时,2艘日军汽艇驶近琯头江面,游击队员将其中一艘击沉,另一艘拦截,缴获一批军用无线电台和武器。

  马祖南竿塘长期被日伪军占领。为了孤立日军,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下洋拉日游击队派人打入守岛伪军内部,策反伪军。遵照上级指示,游击队派人化装渔民上岛,混入伪军内部。1944年10月中旬,伪军张逸舟部一排长带领17名士兵投诚起义。他们携带重机枪2挺、步枪12支、手榴弹28枚、子弹若干,驾船离开海岛,投奔抗日游击队。

  《福州晚报》(2025年9月6日 A07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