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危砖黄
小黄楼内景。林双伟摄
1832年秋冬间的一天,梁章钜站在新修葺的黄楼面前,定然会回想起少年时随父住进黄巷、与堂兄梁际昌一起求学的日子。
那还是1787年,梁章钜第一次住进黄巷。当时的情况是,梁章钜四叔梁上国在黄巷购下新居,邀二哥梁上治一家一起居住,于是,13岁的梁章钜随父母住进了黄巷,并跟随堂兄梁际昌求学,走科举之路。从此,梁章钜认定了黄巷为居家宝地。
一
1832年,原江苏巡抚程祖洛擢升闽浙总督,由江苏布政使梁章钜护理江苏巡抚。是年八月,梁章钜因病开缺回到福州,居黄巷,开始了三年的家居闲散生活。
住进黄巷后,梁章钜花了两个多月修葺宅右小楼,榜曰“黄楼”。其《退庵诗存》有言:“巷本唐黄德温先生旧居,今巷中以此楼为最古,因以名之。”这是说,这里曾经是唐末名士黄璞居住的地方。
修葺后的黄楼,是一座双层小楼,上层为藏书阁,两侧弄道有雪洞。除双层小楼之外,还有花厅、天井、游廊。园内有一座假山,假山上置一凉亭,假山后是一池碧水。池上横跨一石拱桥,桥栏中间侧面刻着“知鱼乐处”四字,取意于庄子“知鱼之乐”也。
梁章钜在《黄楼落成诗》(其一)中写道:“黄楼新成壁未干,我意已急朋酒欢。”他在这里与同里故旧诗酒往来,重开诗社,并再次使用20年前的“三山吟社”之名(三山吟社开于1812年,其由来下文再述)。诗社成员有陈寿祺、林春溥、杨庆琛等一班名士。
次年,梁章钜又修葺宅东小院,称为东园。东园设十二景,包括藤花吟馆、榕风楼、百一峰阁、荔香斋、宝兰堂、曼华精舍、潇碧廊、般若台、宾月台、澹囦沼、小沧浪亭及浴佛泉。现在人们习惯上把整个宅院称为“小黄楼”了。
居此期间,梁章钜除了与诗友唱和,还着手编撰《东南峤外诗钞》及《东南峤外诗话》《读渔洋诗随笔》《退庵随笔》等著作。
走在小黄楼的雪洞,有穿堂风吹来,可感到一阵凉爽。遥想梁章钜在这里博览群书、著文作诗的身影,就觉得这里充满了书卷气。
1835年春季,福州农作物青黄不接,有不良商人乘机囤粮,抬高米价,影响百姓生计。61岁的梁章钜于家中设局,召集诗社诸君子一同出力,捐义仓降低谷价,打压不良商贩,有德于民生。
此年五月,梁章钜奉诏入京,重返政坛。
此一去,梁章钜有生之年除了1843年农历八月从浦城回福州省墓二十余日,其余时间再没有住进他精心修葺的小黄楼了。这是连他自己也没有预料的。
二
如梁章钜自己所言,他居住的地方曾经也是唐末进士黄璞居住过的地方,千年文脉的接续,竟是如此奇妙。
如今,梁章钜的“小黄楼”已经得到修缮。其正门在黄巷,后门抵塔巷。走进正门,即见正厅,正厅之西为黄楼,正厅之东为东园。
当我们来到东园,抬眼可见“藤花吟馆”,这是东园的重要建筑。现在的“藤花吟馆”匾额,自是后人所题,但我们有必要知道,起初的藤花吟馆,是在别处的。
早在1811年,梁章钜在浦城执掌南浦书院讲席,冬末回福州过年,由赛月亭旧居迁至夹道坊新居,新居屋前有壮硕老藤一株。次年(1812)秋后,他从浦城返回福州度假,闲居时召集城中文人雅士饮酒赋诗、开诗社,诗社命名为“三山吟社”,社址即在梁章钜家中。时值九月,藤花盛开,诗社中年长者陈登龙一时兴起,着意为篆“藤花吟馆”四字匾额,挂于庭院藤花架上。故而众人又将诗社更名为“藤花吟社”。后来干脆直呼“藤花吟馆”,而三山吟社之名反而不怎么提了。
之后,梁章钜将自己的诗集刊刻名之《藤花吟馆诗钞》《藤花吟馆试帖》。而那块“藤花吟馆”匾额,梁章钜一直珍藏。修葺黄楼和东园之时,他重置“藤花吟馆”,把它列为东园十二景之首,并且重开诗社,邀集诗友唱和。
行走于此,清风拂过,仿佛传来低沉的吟哦之声……
“藤花吟馆”的前面,又有水池和假山,在假山的高处,可见复原的小沧浪亭。这座小沧浪亭,也有着特殊的来历。沧浪亭原为北宋庆历年间苏舜钦在苏州所建,苏舜钦之后,此亭几经易手,几经兴废。1827年,梁章钜在江苏布政使任上,重修了沧浪亭,次年竣工。梁章钜集欧阳修和苏舜钦诗句为亭联,曰:“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他极为喜爱沧浪亭,以此为修身养性、寄寓情怀之所,他甚至与同年、好友陶澍等人结成“小沧浪七友”,在那里雅集、酬唱。1833年在福州黄巷修建居宅东园时,他又特意在这里复制了一个小沧浪亭。小沧浪亭的复制,是他喜爱江南园林的一个极致表现。
可以想见,当他步入此亭,或踱步或闲坐,心里当是翻滚着宦游的经历,或历史的烟云、诗文的典故。
三
1835年农历五月,梁章钜奉诏北上,途中经苏州,与江苏巡抚林则徐相聚。他赋诗《小住胥江,承林少穆中丞招饮赋诗,累日不倦,别后叠北行韵寄酬二律》,诗中说:“颂声久听棠阴满,乡味齐忘荔子斑。偶涉诗缘总关政,深谈民瘼少开颜。”两人同乡、同学,为政理念一致,关心民瘼,情投意合,为一生挚友。
梁章钜于八月底抵京,此后,他先后获任甘肃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成为晚清名臣。
梁章钜是林则徐禁烟运动的坚定支持者。担任广西巡抚期间,他曾亲自带兵至梧州府防堵英军,并力行团练之法,使境内安定稳定,同时奉旨选将调兵送炮,协济广东。他是向朝廷提出“收复香港为首务”的第一位巡抚。他怒斥琦善“专以钳制人口为能”“开门揖盗”,他要求罢免琦善,终使道光帝下诏将琦善革职锁拿。
1842年,梁章钜在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任上,因身体原因退职回乡调理,当他在浦城听闻英国人在福州设码头时,他气愤难平,决定不回福州,暂住浦城。这一住就是四年,他购得原北宋状元章衡的花园旧址建造新屋,称为“北东园”。为什么称“北东园”呢?因为他的福州小黄楼宅院有个“东园”,而浦城在闽北,所以他给浦城新居命名为“北东园”。其《北东园日记诗》第一首写道:“直是有家归不得,三山双塔隔斜晖。”对故乡的眷恋跃然纸上。
在小黄楼的东园,有两棵百年古树,一棵芒果树,一棵苹婆树。它们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每年都会开花结果,犹如小黄楼的守望者,见证、守护着这里的文脉传承和生活气息。
“谈谐便须杂吟咏,待与榕城增物华”(梁章钜《黄楼落成诗》其二)。作为梁章钜故居的小黄楼,不仅是梁章钜人生的重要驿站,而且已然成为福州坊巷文脉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符号。
《福州晚报》(2025年9月15日 A08版 兰花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