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史海钩沉
吴石与传统文化
2025-10-1516:45:36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主角吴石不仅具有极高的军事素养,而且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在诗词、书画等领域造诣颇深,堪称一代儒将。在他的血脉里,始终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血液。

 天资聪颖的小镇“神童”

1894年9月,吴石出生于福建省闽县螺洲(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的一个寒儒世家。螺洲是清末帝师陈宝琛的故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吴石的父亲是位满腹经纶的传统读书人,科举上中过举人,后在螺洲公学任教。幼年的吴石随父入学成为旁听生,即表现出了“神童”特质。当时很多同学因为背不出儒家经典遭到老师责罚,而小吴石记忆力超群,背诵又快又准,令人为之叹服。

乡公学停办后,吴石先后进入师范附属小学、乡小学、开智学堂、格致书院等校求学,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在认真学好数理外语等新式学科的同时,吴石仍然保持了对国文国学的热忱,每次作文都要寄给父亲批改,努力提升自我。少年时期的经史学习与国文训练,为吴石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并成为他维持一生的志趣爱好。

 与何振岱、陈宝琛的师生情缘

1923年,吴石在北京治病、休养期间,慕名拜入著名学者何振岱门下。何振岱诗书琴画无不精通,是闽籍一代大儒。吴石悉心向其学习,在诗词创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何振岱对这位学生也十分赏识,在指导文学之余,还常以人生志向相激励。吴石与何振岱的师生情谊十分深厚,即使后来天各一方,仍时常有诗文往来。在吴石牺牲前写下的遗书中,也表达了对恩师何振岱的感念之情。

另外,吴石与陈宝琛之间也有一段师生缘。在北京期间,吴石经何振岱牵线,拜见了末代帝师、同乡硕儒陈宝琛,并向陈请教诗画技艺,据说吴石画松的技法就是师承陈宝琛。数年后,陈宝琛在与何振岱一次交谈中,盛赞吴石的诗作已步入正途。

图片1.png

吴石(后排右一)参加何振岱师生诗词聚会

职业军人的文人爱好

吴石以优异成绩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等军事院校,回国后长期在军界任职。作为一名军事将领,吴石在进行军事理论研究、情报分析、战略谋划的同时,仍然热衷于书法、诗词等传统文化,颇有儒将风范。

书法是吴石的一大嗜好,在保定军校学习时,他就养成了每天中午练习书法的习惯。后来只要条件允许,他几乎天天都坚持练字。长年累月的苦练,使他的书法日趋精妙。吴石的毛笔字吸取了二王、颜真卿、苏轼、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等历代书法家的神韵,自成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向他索求墨宝,在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就有同僚问他求字的桥段。

1760518221618760.png

吴石书法作品《贺林北丽三十初度》

诗词写作也是吴石的一生所好。1929年至1934年,吴石东渡日本求学深造期间,就创作了173首旧体诗,还结为诗集《东游甲乙稿》出版,何振岱为其作序并给予好评。进入军界工作后,吴石虽然忙于公务,依然抽空与友人诗歌唱和。1941年,吴石与挚友何遂合作完成《长江万里图》长卷,由何遂作画、吴石题诗。两人诗画合璧,共同打造出了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1760518252435810.png

吴石题诗、何遂作画《长江万里图·川江段》

正如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演绎的那样,吴石不仅是一位沉稳机智的隐蔽战线工作者,还是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儒将。他身上那种精诚报国、舍生取义的精神品质,如同他所热爱的传统文化一样,生生不息,永世流传。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