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史海钩沉
聂曦三十三载人生写尽忠诚
2025-10-1710:59:33来源:福州晚报

  原标题:热播剧唤醒尘封记忆 烈士事迹引观众共鸣 聂曦三十三载人生写尽忠诚

1760669920956363.png

就义前的聂曦。(资料图)

  近日,央视热播剧《沉默的荣耀》拨开岁月迷雾,将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四位隐蔽战线烈士的“无名壮举”重新铺展。其中,聂曦以过硬素养成为吴石将军助手,1949年冒死转运298箱国民党核心军事档案、赴台后化身“情报中转站”,1950年在台北马场町刑场从容就义,用三十三载的短暂人生在历史长卷上烙下永不磨灭的忠诚印记。如今,他的故事随热播剧引发观众共鸣,爱国精神更在闽山闽水间传颂。

  隐蔽战线的“隐形尖兵”

  聂曦,原名聂能辉,1917年出生于福建福州,祖籍闽清,上校军衔。

  凭借过硬的军事素养与忠诚品格,聂曦成为吴石将军的亲密副官,踏上隐蔽战线的征程。1949年,福州解放前夕,聂曦奉命执行一项“刀尖上的任务”:将298箱国民党核心军事档案从福州秘密转运。这些箱子里,装着国民党兵力部署图、海防计划等绝密文件。面对国民党撤退前的疯狂搜查,他与战友王强化装成搬运工,穿越重重关卡,最终将这些核心军事档案藏匿于福建省研究院书库。福州解放时,这批“带血的情报”完整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福建乃至东南沿海提供了情报支撑。

  同年,聂曦随吴石赴台。当时的台湾,地下工作如履薄冰。聂曦化名潜伏,成为吴石与华东局特派员朱枫之间的“情报中转站”。从台湾地区防御图到美军援台部署,一份份关系战局的情报经他之手传递回大陆,在隐蔽战线上作出重要贡献。

  从容就义的忠诚告白

  1950年初,聂曦与吴石、陈宝仓、朱枫相继暴露。面对国民党当局的严刑逼供,聂曦以“竹签钉指不折脊梁,烈火焚身不灭信仰”的气节坚守秘密。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上,33岁的聂曦身着白衬衫,身姿挺拔如松。枪声响起前,他目光平静地望向远方,嘴角甚至带着一丝从容的笑意——那是信仰者的坦荡,是对胜利的确信。这张被台媒称为“最具震慑力的就义照”,最终却成为国民党当局最失败的“宣传”。民众从聂曦眼中读懂了从容大义,从他的姿态里看见了信仰的伟大力量,反而更坚定了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近年来,台湾吴石案解密档案披露了聂曦的亲笔“自白书”,“自白书”第一行第一句写道:“聂曦,福建闽清人。”同时,他如实写下履历:“毕业于海军陆战队讲武堂……历任粤桂江防司令部上尉队长、第四战区少校副官……”字迹工整如平日公文,末了却写下“希望从轻处理”。这不是贪生,而是地下工作者惯有的策略——为保护更多同志争取时间。然而,蒋介石下令“立斩”,反让这位“求活”的青年,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最后的忠诚告白。

  精神永照闽山闽水

  聂曦牺牲后,骨灰在台湾漂泊数十年。2006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3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他与吴石、陈宝仓、朱枫的雕像并肩而立,目光共同望向东南方——那里是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国土。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聂曦家庭中许多被时光沉淀的细节,也真正读懂了在隐蔽战线工作的这些人的重量——他们不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更让家人背负起常人难以想象的分离之苦。

  如今,在福州闽清,大家总爱说起这位隐蔽战线的“隐形尖兵”。聂曦的故事被写入地方党史,他的精神融入闽江的波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正如《沉默的荣耀》中演员魏晨饰演的聂曦,让年轻观众热泪盈眶的,不仅是角色的英勇,更是那个年代无数“无名者”的集体画像——他们默默地用生命托举了一个民族的黎明。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聂曦烈士用他的坚守告诉我们:所谓“无名”,从来不是历史的遗忘,而是信仰的升华;所谓“潜伏”,从来不是妥协的生存,而是另一种方式的冲锋。今天,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更应铭记这些“隐秘而伟大”的身影——他们,同样是共和国最坚实的基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英雄!

  (记者 林春长 通讯员  百川)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