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创业项目如何选择?把市场堵点当作创业起点
2025-10-2009:06:39来源:人民日报

在创新创造中挥洒青春汗水(校园观察@大学生)

  10月13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在河南郑州举办,广大青年学生敢于做先锋,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支持其创业有利于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本期教育版聚焦大学生创业,见证一个个“金点子”结出“金果实”的故事,瞩望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编  者

  创业项目如何选择?

  把市场堵点当作创业起点

  本报记者  刘晓宇

  “耐高温、个头大、出肉多,我们的鲍鱼苗可以在福建海域安然度夏!”近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现场,闽江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林昕哲(见图①左,受访者供图)带领的项目,获得佳绩。

  “不耐高温一直是制约南方鲍鱼发展的重要因素。”林昕哲家住漳州市漳浦县霞美镇北江村,从小目睹了“南鲍北养”的转运辛劳。

  “鲍鱼生存温度是18至24摄氏度,初夏时全村的鲍鱼都要运到北方海域度夏。转运过程损耗大、成本高,但若不转运,因高温产生的疾病也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林昕哲开始思考,怎样把市场堵点转化为创业起点。

  在项目导师的帮助下,2021年,林昕哲着手开展养殖技术研究。团队经过选种、杂交、观察,筛选出3批耐高温鲍鱼苗,基于这3批苗,团队又进行多次中试,最终培育出具备量产条件的“福鲍”品种。

  在闽江学院,林昕哲得到了丰富的创业指导服务。聚焦福州16条重点产业链技术急需,闽江学院实施“服务福州行动计划”,加强与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合作。

  在学校推荐下,林昕哲团队与福州多家水产企业签约合作,新品种“福鲍”成功推广到多个村镇,大大减少了转运损耗。

  此外,依托学校研制的自动供氧装置控制系统,团队优化了鲍鱼苗供氧技术,鲍鱼苗存活率从35%上升到70%。

  在新的合作中,林昕哲团队仍不断探索:通过深加工,进一步开发鲍鱼罐头、鲍鱼肽等产品,提高鲍鱼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技术成果应用于数十家鲍鱼加工产业相关企业,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眼下,耐高温鲍鱼苗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已形成研产供销完整模式。这几天,漳浦北江渔港的养殖户林荣宗喜上眉梢:经过近一年养殖,新品种“福鲍一号”即将收获,“村里今年大量养殖‘福鲍一号’品种,很受市场欢迎。”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9日 第 06 版)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