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福州英烈
严侨(1920—1974年)
2025-10-2109:17:41来源:海峡瞭望

原标题:宝岛英烈:严侨

严侨(1920.2.20-1974.7.31),福建省福州市人,是严复的长孙。1946年春毕业于私立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49年12月由福建省公安厅派遣入台,搜集台湾政治经济情报,做国民党高层人员策反工作。1954年5月,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在绿岛监狱关押7年多。1974年7月在台湾病逝。199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名门之后青年时期犹有志向

严侨,籍贯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1950年前属闽侯县管辖),出生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20号。严侨是严复(清末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的孙子,其父为严叔夏,是严复的三儿子。严叔夏与林慕兰(出身台湾望族板桥林家)于1919年结婚,婚后不久,林慕兰即怀孕。严叔夏立刻写信向父亲报告,“新妇……已动喜脉”。严复对长孙的即将来临,感到乐不可支。1920年旧历元旦(2月20日),严侨诞生,时已67岁的严复听闻添孙,欣喜不已,便在北平大阮府胡同宅第大门放鞭炮庆贺。严复还在2月20日的日记中记下觐祖的生辰八字,“觐祖生,庚申、戊寅、戊申、壬戌”。严复又写了四首诗,其中一首开头是:“名尔为侨肸,心仪到古贤”,“侨肸”指春秋秦国郑大夫公孙侨(字子产)和晋国大夫羊舌肸,后用以借称哲人贤士,可见严复对长孙的期望,严侨之名,由此而来。诗的后半部分又写道:“震旦方沉陆,何年得解悬?太平如有象,莫忘告重泉”。严复带着对国家富强的强烈期盼,仿效陆游写下这首示儿诗,期望子孙兴家门,更对长孙寄托振兴国家的厚望。

严侨在福州读完了小学、中学,风华正茂之际,正碰上日军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为躲避战火,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从福州往西撤,沿闽江逆流而上,相继迁往南平、邵武,其父亲严叔夏时为私立福建协和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中文系主任,严侨与二弟严杰便随父亲到此两地生活和学习。苦难的中国,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在严侨的身心刻下深深的烙印,他在山区小县城,度过了艰难的抗战岁月,同时对未来道路与追求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实践。严侨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42年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受爱国传统和良好家学的熏陶,又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炮火对国家的蹂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严侨经常在课余发表抗日演说,宣传抗日必胜的道理,呼唤学生加入抗战运动。严侨是协和大学的活跃分子,在学校时参加了学校的左翼学术团体——“时事研究会”和“读书会”,经常与同学们进行学术交流,探讨问题,启迪思想,并通过秘密串联,扩大进步势力,团结更多的青年,成为当时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1945年8月,抗战胜利,学校迁回了福州,严侨于1946年毕业。曾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中文系的俞元桂回忆严侨时说:“他性格直率,口若悬河,是个奇人,很快成为我们的好友。”严侨青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十多年来,我把自己融入一个新运动,我和一些青年人冒险、吃苦,为了给国家带来一个新远景……”

渡海赴台教书立下脚跟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台湾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面前最首要的任务,为了加快解放台湾的步伐,1949年前后,根据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我党秘密派遣了1500余名干部,乔装成商人、难民、小贩、逃兵等人物入台,以此配合解放军登岛作战。1949年12月,福建省公安部门派遣严侨赴台搜集台湾政治经济情报,同时做国民党高层人员策反工作。在派遣赴台人员中,只有严侨与众不同,他是以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瞠目结舌的方式成功进入台湾——他与妻子林倩两人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同舟共济,以一条小渔船,靠着一个旧罗盘,扬帆过海,经过三天三夜的海上颠簸,成功横渡台湾海峡,安然无恙到达台湾。

成功登上台湾岛的严侨夫妇,一上岸就被国民党特务发觉,俩人被迫到了特务机关接受问询。“你来台湾做什么?”“我来投奔自由”。“你胡扯,你的爸爸在福州当共产党的市长(实为副市长),他那么先进,你怎么这么落伍?一般情形总是老一代跟国民党走,年轻一代跟共产党走,为什么你们家特别?你老子先进,你反倒开倒车,来投奔我们”。“我不是来投奔你们,我是来投奔自由,何况我有老母在台,我要来照顾她”。一番真真假假之后,加上那些特务们调查出严侨的母亲林慕兰和家人果然在台湾,又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特务们只好暂且相信。严侨的母亲林慕兰是于1946年底携女儿严倬云、严停云到台湾为她的哥哥林熊征奔丧,由于局势变化,她们便留在了台湾。早严侨3年到台湾的两个妹妹已经嫁人,而且夫家都颇有社会地位。严侨的大妹严倬云到台湾后,任教于建国中学,1949年与台湾著名企业家辜振甫结婚。小妹严停云(就是女作家华严),嫁给了台湾新闻和广告事业的鼻祖、时任国民党中央社台湾分社主任叶明勋。在妹夫叶明勋出面担保下,严侨夫妇获得自由。严侨夫妇先住妹夫叶明勋家。后来,严停云和叶明勋帮严侨在省立台中第一中学找了份教书的工作,严侨便搬到了台中市。台中一中位于台中市北区育才街2号,严侨家住在育才街5号一栋日式木屋,住处就在学校斜对面,相距很近,往返方便。

严侨学识渊博,能教生物、数学两科,英文、日文又极好,很受学生喜欢。严侨的学生、后来成为两岸名人的李敖记得:“我在台中一中,最难忘的一位老师是严侨。严侨是福建福州人,是严复的长孙”,老师严侨“身材瘦高、头生密发、两眼又大又有神。31岁时到台中一中,那是1950年8月间,他比别的老师稍晚来,但很快使大家对他感兴趣。他有一股魔力似的迷人气质,洒脱、多才、口才好、喜欢喝酒,有一点点疯狂气概,令人一见他就有对他好奇、佩服的印象”。严侨上课,才华四溢,大而化之,教学时,许多机械的题目,他自己干脆不做,反倒坐到学生座位上,叫数学极好的同学站到黑板前去做。他常在课堂上聊天,有一天居然说:“我要把你们的思想搅动起来”!还有一次,严侨为了证明他说得对,近乎打赌地说:“我若说错了,我就把我的名字倒写”!说着就用极熟练的笔画,把倒写的“严侨”两字写在黑板上,俨然是“镜子书法”专家,学生鼓掌呼啸,师生之情,融成一片。严侨学识多才,演讲洒脱风趣,让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讲的是“人的故事”,大谈“演化论”,对“天演论”有另着一番说解,令人赞叹不已。

严侨负责教台中一中高一年级的数学时,李敖刚好在这一班级。一次,李敖在“数学练习簿”引用了一段话,说“数学是人类智力的灵魂……它超越了空间与时间的领域”,严侨在其引用的话下面打了一条红杠,朱笔批曰:“我想它超越不了空时”。严侨在精改数学题外,还会与学生打文笔仗。严侨也逐渐与李敖交往至深,相互吐露心扉。李敖向严侨倾吐了对现实不满及对国民党的讨厌等等,严侨将自己身上最大的秘密告诉了李敖,他是“那边来的”,并说“我志愿偷渡过来,为我的信仰做那最难做的一部分”。

责任所在奉献于祖国统一事业

严侨一边认真教书,一边了解台湾社会、结识朋友,同时在隐蔽自己、谨慎行事之际,牢记自己赴台的使命,提供过情报,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严侨将搜集的台湾政治经济情报,按事先约定以吕萍为化名,将情报交予联络人朱海(又名朱云波)。朱海是国民党军队驻马祖列岛白肯岛“东海部队”军方人员,其获取情报后再设法转到福州。

严侨身份暴露的罪魁祸首是陈世昌,他供出朱云波是福建公安部门潜伏在白肯岛“东海部队”的交通员,朱云波被捕后,供出了与严侨的关系。随即,台湾当局特务机关便对严侨加以监视。一次,严侨和李敖去医院看望病中的台中一中黄钟老师,回来已是晚上,严侨发现有人跟踪,他低声而神秘地告诉李敖:“你不要回头看,我感觉到好像有人跟踪我,是蓝色的(指蓝衣社的国民党特务)”。此后,严侨感到在台湾难以进一步开展工作,决定回大陆。他与已成为知己的李敖共商此事,严侨说:“我想带你回去,带你去共同参加新尝试的大运动”。李敖欣然赞同,“我当时梦想我会参加一个重建中国的大运动”,他答应与严侨一起离开台湾回大陆。但是所有一切都已晚了!台湾特务机关几经监视与侦察,未发现严侨有其他联系人,决定对其实施逮捕。

1954年5月12日,也就是严侨在台湾生活工作了4年5个月之后,台湾特务机关逮捕了严侨。用李敖的话说,“半夜里五个大汉惊破了他的梦和我的梦,他被捕了”。严侨被捕时,时任台湾中华日报社长的担保人叶明勋连夜亦被请进警备总部询问。严停云整夜奔走,找到长官关系,为叶明勋作证,叶明勋于下半夜被释放了出来。

严侨最终被以“潜伏叛乱”罪,于1955年3月24日被判有期徒刑5年,关在距离台东县33公里海上孤岛——绿岛(原名火烧岛)监狱里。

严侨被捕之时,他那1950年出生的大女儿严方才3岁,儿子严正尚小,小女儿严谅还在怀里吃奶。在人人自危的白色恐怖里,万般无奈之下,严侨的妻子林倩决定离开台中北上投亲。由于自身一人无力抚养3个孩子,林倩便将老大严方老二严正送到了孤儿院,老三严谅寄养在别人家,大家闺秀出身的她只好跑去给外国人当家庭女佣。那时,严侨的两个妹妹严倬云、严停云在台湾已经很有地位,但在台湾白色恐怖年代,他们也不敢跨越界限。直到70年代中期,这时辜振甫、严倬云夫妇才敢伸手帮助严侨一家,严侨之子严正进入辜振甫公司工作。

严侨前前后后被关了7年(1954—1961年),据说是因为“托严复之孙等原因之福”,判得较轻。在经过前后7年多残酷迫害之后,1961年,台湾当局释放了严侨。对于7年多的牢狱之灾,出狱后的严侨闭口不谈,即使是患难之交的学生李敖,以及家里的妻儿,都无人知道他在狱中是如何度过的。多年之后,已长大成人的儿子严正说,父亲严侨一直不想提起那段经历,只是说拷打与侮辱从不曾间断,那种侮辱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在审讯中,严侨即便受到严刑拷打,仍表示坚信共产主义,拒不认供,只认可个人意愿,并且不涉及任何一个人。

长眠宝岛  永远的怀念

1961年11月1日,心心念念惦记着严侨老师的李敖,再次见到了在绿岛度过7年多铁窗生涯、备受摧残的严侨。严侨家已经从8 年前那个育才街 5 号的一栋日式木屋搬出,住到台中新生北路。那是一条陋巷,而严侨家就蜗居在这条巷里一幢老旧的日式民房里。李敖看见的严侨真的苍老了好多,“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口中的酒气,没有任何一点能证明那是42岁的壮年!”师生之情有道不尽的言语。在过去的日子里,严侨就像一支蜡烛,为了红色信仰而燃烧自己的同时,也曾经照亮过他的学生——台湾青年李敖。刚出狱的严侨因为曾经是案犯,所以工作也无人敢聘用,窘迫到了极点。还好,后来在亲人的帮助下,严侨在台北私立育才中学教书,生活算是有了着落。严侨得知在福州的父亲严叔夏哮喘病严重,便给父亲寄去一些很好的药,但在当时的形势下,这些药一直没有到达严叔夏手中。

严侨由于在监狱关了7年多,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身体永远的被其它东西锁住,这是我最大的痛苦。”经过长时间身心煎熬和病痛折磨之后,1974年7月31日下午,严侨因心肺衰竭逝世于台北市崇仁医院,享年仅55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一事业,一生忠贞不渝、悲壮不屈的严侨,长眠在了出师未捷的宝岛上!

1991年,李敖自费出版发行了一套名为《“安全局”机密文件》的书。这部书分上下两册,汇编了1949年至1960年的十几年时间里,国民党当局在台湾镇压、残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的164个案件,皇皇50余万字。李敖在档案里找到了严侨记录。这是一个所谓的“F闽省公安厅潜伏严侨叛乱案”,这个案子就严侨一个人。严侨,他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充满传奇的辉煌,海峡波涛赞美着英雄的不朽功绩,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无法忘怀的背影。

严侨育有的三个子女,现在都成为台湾企业界名人。2004年2月初,严侨的儿子严正随姑姑严倬云等亲友从台湾回福州探望严复故居。严正一个人站在祖父严叔夏和父亲严侨的照片前,凝视了很久,神情严肃而又伤感。其实这一趟福州行,严正不只是返乡探亲,他正在筹划成立一份爱心基金。原来,在父亲严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共和国烈士后,作为烈士家属的严正获得了一笔抚恤金,为了纪念父亲严侨不平凡的一生,严正计划自己再拿出资金,申请成立严侨基金,资助贫困学生,以此纪念生父——“在并不太平的民国时期诞生、在烽火战乱中成熟、在牢狱煎熬后死去、在异乡的苍凉中被遗忘”。

当然,严侨虽远去,却不曾被遗忘,英魂仍长存,他与那一代英烈们一样,在人民共和国走向辉煌的历史篇章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为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而不息奋斗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在今天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永远与我们同在!

(此文刊于《海峡瞭望》2024年第3期)

来源:“闽台艺家”微信公众号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