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地情研究
曾毓隽与《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署
2025-10-3015:23:44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李厚威

  今年是《斯瓦尔巴条约》签署100周年,这个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果。若问为何选择在黄巷小黄楼主座建筑以东,先后为陈寿祺翰林、曾晖春进士的故居里,纪念1925年《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署,是因为当时力主签下该条约的福州人曾毓隽(1875—1967),是林则徐亲表哥曾晖春(1770—1853)的玄孙,为段祺瑞身边的唯一军师,当时另一位军师徐树铮远在海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主战场在欧洲。一战开打后,中国的北洋政府内部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府院之争”:总统黎元洪就是要跟总理段祺瑞对着干,反对“对德宣战”。曾是德国军校留学生的段祺瑞,则主张对同盟国的德国宣战。在这件大事上,段祺瑞甚至没得到亲信徐树铮的支持,而另一位亲信曾毓隽虽是文人出身的举人,却坚决支持段祺瑞的决定。段祺瑞因此交代:“今后参战案由你主办好了。”这个决定为中国赢得了“战胜国”的地位,才有后来1919年五四运动时学生要求收回山东主权;也才有1925年段祺瑞执政时期,无意中签下《斯瓦尔巴条约》。

  1991年8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登义研究员应挪威贝尔根大学邀请,赴挪威考察。高登义在《北极指南》中发现“中国”二字时,手在颤抖——这份1925年北洋政府签署的《斯瓦尔巴条约》,让中国在北极冰原上拥有了入场券。当年法国强拉中国入局时,段祺瑞及其军师曾毓隽恐怕难以想到,这个被迫签订的国际协议,会在60多年后成为破局关键。高登义研究员随即把这一重大发现向有关部门汇报。经过十几年的精心准备和努力,2004年7月28日,中国的黄河站正式成为北极圈内全世界第8个科考站。

  1925年,英、法、中国、挪威等33个“协约国”缔结《斯瓦尔巴条约》,这里的主权虽归挪威,但缔约的中国等国除了不能驻军之外,可从事商业和生产等开发活动。

  曾毓隽为人低调、机警,不但常帮段祺瑞渡过政治险境,也善于自救脱险。段祺瑞曾赞他:“云霈就是不凡!”正因为曾的低调,其30多岁之前的情况,许多人都不知道。幸亏曾的外孙黄以榦(1931年生)老先生近日转来曾克鑫所撰的《曾毓隽的一生》,刊于1997年《河西文史资料选辑》。老先生加了注释,说曾克鑫是其外公的侄儿。笔者因此查阅了曾克鑫居住地天津市区地图,市中心确有河西这个区,并告知老先生,从而确认了曾克鑫的身份。黄以榦说曾克鑫是他的堂舅,约大他10岁,已故多年。

  曾毓隽,字云霈,福建闽侯(今福州市区)人,祖籍在今仓山区“洪塘鹗里”。清光绪元年(1875)农历七月初五日,其生于东街孝义巷口东边的“五子登科”与清代福建唯一“四世蝉联进士”的曾宅(已毁)。曾毓隽自幼熟读经史,加之天性聪颖,成绩斐然,16岁考上秀才。因父曾宗诚(1855—1895)在马尾船政局掌管文牍,随侍任所,故对官场文牍颇有心得。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由省选应试中举人。

  翌年,曾毓隽父母连丧,家道中落,弟妹四人均年幼,生计困难,乃北上京师,笔耕糊口,两年后回福州担任闽海关林浦委员。一年后,适值山西、陕西灾荒,清廷发起赈灾,乃将祖产田亩出售,得款入捐,分发直隶候补。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开始历署文安、大城、良乡、宛平、肥乡各县知事,因修皇陵有功,优叙知府衔,办理北京正阳门工程竣工后升为道台。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设邮传部,主管海陆运输及邮电事宜,下设五路铁道局,辖京奉、京汉、津浦、京绥及陇海各线。曾毓隽调入该局(闽侯人陈璧,时任邮传部尚书,对曾有所提携),此为跻身交通界之始。任职不久,结识江北提督段祺瑞。一夕交谈,畅论国内外大事及当前局势,见解有独到之处,遂引为知己,委以重任,从此在政界崭露头角。宣统年间,他已成为段祺瑞部下举足轻重的人物。

  段祺瑞一生“三造共和”,在他“三造共和”的过程中,皆离不开曾毓隽的身影:“一造共和”是1912年1月26日与2月8日,段祺瑞和46名北洋军将校(包括曾毓隽),两次联名逼宫的通电,均由曾毓隽负责拍发,终于把清朝宣统皇帝赶下台。“二造共和”,是段祺瑞对袁世凯称帝拒不劝进,并反对签约“二十一条”,甚至反对袁取消帝制继续当总统;曾毓隽亦因支持段祺瑞“拒不劝进”等,遭袁世凯嫉恨。“三造共和”,是段祺瑞讨伐张勋搞清帝复辟之事,由曾毓隽深入张营当卧底,然后在天津马厂誓师讨逆,还曾出任过讨逆军军需处处长。曾毓隽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一战期间,坚决支持段祺瑞“对德宣战”的决定;1925年以执政府总参议(军师)兼执政府办公厅主任的身份,支持民国总执政段祺瑞下令中国使者签署《斯瓦尔巴条约》。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曾毓隽已75岁。他曾致函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表示衷心拥护人民政权。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原国民党海军部长陈绍宽出任福建省副省长,推荐曾毓隽胞弟、抗日海军名将曾以鼎为创建新中国人民海军贡献力量。曾毓隽由老友章士钊荐举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1964年欣逢曾老九十寿诞,周恩来总理派国务院副秘书长屈武赴天津祝寿,并带200元作为寿礼。1967年11月14日,曾毓隽无疾而终于女儿曾和清家中。

  为了贯彻《斯瓦尔巴条约》的精神,2018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北极政策白皮书,说明了中国在北极的利益和政策目标。今年是该条约签署100周年,因该条约与福州人的渊源,特撰此文,以作为纪念。

  《福州晚报》(2025年10月30日 A08版 闽海神州)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