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声唱响央视热播剧《沉默的荣耀》插曲《团圆》。本报记者 池远摄
“月亮好美,大海好静,妈妈在唱歌啊,哥哥在捉虫……”10月31日下午,“鼓楼少年说 薪火传志士”红色故事会上,童声唱响央视热播剧《沉默的荣耀》插曲《团圆》,一段段红色记忆在旋律中浮现。
红色,是最鲜明的底色,也是代代相传的精神血脉。今年以来,鼓楼紧扣时代脉搏,以推出一批红色纪念活动、推广一批红色旅游线路、创作一批红色文艺精品、打造一批红色文化课堂、建强一批红色宣传联盟的“五个一批”系列活动为抓手,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守护红色根脉
筑牢文化传承基石
最有风景的红色课堂,就在现场。10月30日下午,一场以“坊巷英魂育初心,两岸同心传真情——吴石将军红色精神传承行动”为主题的少先队队课,在宫巷22号的吴石旧居举办。
福州市林则徐小学的少先队员们通过追溯吴石将军在福州的成长印记、观看《沉默的荣耀》影视片段、分享“吴石的家乡味道”手工作品,理解红色基因中深厚的爱乡底色。
大家还将写满敬仰与承诺的明信片投入“时光信箱”,许下了传承红色初心、立志报效祖国的诺言。
“在这里,我了解到两岸关系历史上不为人知的一页,很受触动。”四年级的林彦知来自台湾,她在“致英雄的一封信”写道:我会让您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作为少先队员,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长大后也要做一个有担当、爱祖国的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鼓楼是闽都文脉的核心承载地,更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跃动着革命脉搏的热土。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烈士林祥谦,从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王荷波,到中共隐蔽战线上的传奇英雄吴石,众多革命先烈的姓名镌刻在古厝中、坊巷间。
目前,鼓楼共有14处红色文化遗存,并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鼓楼完成全区革命文物“四有”档案规范化建设,为长效保护与研究利用奠定数据基础;全面整理修订红色文化史迹史料,编印《鼓楼区红色文化遗存宣传手册》,系统梳理与展示红色家底。
创新宣传宣讲
让红色基因活起来
“即便身处险境,他也仍以军事家的谋略和革命者的胆识,在历史的夹缝中开辟出一条隐蔽而伟大的道路……”当福州市铜盘中心小学学生赵鸿哲说起“虎穴忠魂”吴石将军的故事,现场一些观众的眼里噙着泪光。
这是10月31日在安泰新华图书城举办的鼓楼区“八一七路大思政课”系列之“鼓楼少年说薪火传志士”红色故事会,来自多所小学的优秀“红领巾讲解员”深情讲述英雄事迹。
“让沉默的荣耀不再沉默。”赵鸿哲说,作为鼓楼少年,他和伙伴们正在用自己的声音,把福州的英雄故事传得更远,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如何让红色文化跨越时代隔阂?鼓楼的答案是:让历史“说话”,让故事“发光”。
一批红色文艺精品激发爱国热情。屏幕之中,《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碧水丹心·福州西湖》等系列短视频再现革命先辈的故事;古厝之间,“天下永福”百幅书画作品展勾勒出抗战岁月的恢宏图卷。
一批红色纪念活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鼓楼已举办“丰碑映初心 盛世谱新篇”文艺汇演、“光影回忆”红色电影展映、“此时此刻·我们一起看阅兵”直播进影院等活动60余场。
一批红色文化课堂筑牢青少年信仰之基。鼓楼发挥3所全国中小学国防示范学校的示范效应,开设“四点钟”红色课堂、“吴孟超班”,组建“红领巾文化宣讲员”队伍,持续擦亮“八一七路大思政课”品牌。
深化融合发展
赋能城市人文底蕴
“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历经2年9个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红色故事会上,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原会长刘云刚带领大家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在安民巷53号的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刘云刚与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的会员们也时常这样为游客义务讲解革命故事。“今年的游客更多了,交流也更深入了,非常高兴看到我们的事业有人传承。”他说。
包括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在内,一批红色旅游线路,串联起鼓楼辖区14处红色文化遗存、2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设计“三坊七巷红色地图”“漫步烽火足迹·踏寻红色西湖”“红色家风传习线路”等1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同时,鼓楼还创新开展“红色剧本杀·走进高士其”“CityWalk(城市漫步)·走读红色地标”等红色研学活动。
从青少年的红色研学到全民参与的红色热潮,在鼓楼,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引擎。
鼓楼与省军区、武警总队等13家单位构建“党建+双拥”战略联盟,建成拥军广场;整合军休所政治生活馆、省军区军史馆等18处阵地;五凤街道设立首批“薪火相传”服务站,并组建“凤鸣军地”宣讲团,走出了一条老兵发声、现役共建、青少年传承、军民共治的发展路径。
鼓楼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鼓楼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持续聚焦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扎实推动红色文化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文旅融合深度交织,将红色文化精神转化为激励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实践贡献文化力量。
(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