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纵横 > 党史人物
吴仲禧(1895—1983年)
2025-11-1010:53:11来源: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吴仲禧,字奋飞,福建省闽侯县(今属福州市)人。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时,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翌年,入武昌陆军第2预备军官学校。民国3年(1914),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学习,毕业后历任援闽粤军龚师曾旅参谋、广东肇庆西江讲武堂教官、粤军徐汉臣旅中校主任参谋。民国14年,调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10师30团团附,随后参加北伐战争。在汀泗桥战役中因团长戴戟负伤,任代理团长,率部参加贺胜桥战役及武昌战役,因战功晋升为第24师参谋长。民国16年1月,任第11军26师副师长。同年4月,调任第26师代师长,参加讨伐奉军的第二次北伐。在临颍大战中,率部配合主力部队,迂回攻占奉军在莘庄的炮兵阵地,断敌退路。

民国16年(1927)夏,宁汉分裂后,昊仲禧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总部副官长,后称病回福建休养。民国17年3月,任南京第4军新兵训练处少将副主任。翌年3月,在安徽陶峙岳部第8师24旅任主任参谋。民国19年6月,在朱绍良部第6路军总部任副官处处长。积极参加邓演达等人组建“国民党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的活动,与林亨元被指定为福建省国民党行动委员会筹委会主要负责人。同时,开办双虹小学,任董事长,以该校作为掩护进步活动的据点。民国21年4月,任福建省水口内河护运处少将主任。民国22年2月,在福建省防补充旅任团长。同年10月,“福建事变”爆发,在福建人民政府军事参谋团任高级参谋,参与军事决策。翌年1月,“福建事变”失败后,被蒋介石通缉避居广州,通过关系介绍中共秘密党员王绍鏊与陈济棠会面,达成默契。推动赣南前线中共与陈济棠的直接谈判,为中央红军长征顺利通过粤北边境创造条件。民国25年5月,任苏浙边区晋绥公署处上校作战科科长,负责修建抗日工事。

民国26年(1937)6月,由王绍鏊、何克希介绍吴仲禧加入中国共产党。淞沪抗战爆发后,先后担任第8集团军和第2兵团少将高参、第4战区军务处处长、韶关(广东战时省会)警备司令、第4战区中将军法执行监等职务。民国28年6月“平江惨案”后,得悉国民党特务阴谋破坏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立即派人通知办事处主任云广英注意防范。办事处从韶关撤退桂林时,又派人暗中护送到车站。其间,配合在第4战区中的中共特支开展工作。在桂柳大撤退中,安排部分文化界知名人士转移到安全地区。

民国34年(1945)10月,吴仲禧作为第2方面军中将军法执行监进驻广州,主持审判处决一批日伪汉奸。同时,与国民党上层民主人士联系,以发起人身份积极参加李济深组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之一)筹备工作。民国35年,调南京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同年4月,按照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人潘汉年、张唯一的指示,继续留在国民党军队中进行军事情报工作。后调任国防部监察局中将首席监察官。民国37年6月,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其间,向中共提供大量重要军事情报。主要有:民国36年至37年,获取“华中剿共总指挥部”连续寄给他的“作战态势”旬报和要图。淮海战役前夕,在“徐州剿共总指挥部”获取国民党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案,为中共组织淮海战役提供最早而又较全面的情报并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夕,又获取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给长江沿线10个军布防情况和作战命令等。解放战争期间,吴仲禧积极促成国防部史料局局长吴石的思想转变,使其与中共情报系统取得联系后,为中共提供大量军事机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仲禧历任广东省人民法院副院长、代院长,广东省司法厅厅长,广东省政协党组成员(1955年公开中共党员身份)、广东省政协常务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五届省人大代表,第一至五届省政协委员。

1983年6月15日,在广州逝世。

(广东省政协文史办公室)

(来源:《广东省志(1979—2000) 32 人物卷》,方志出版社出版,2014年8月第1版)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