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闽都文化 > 福州古厝
永德会馆:歇山顶遇上罗马柱
2025-11-1014:46:33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江晓青

1762757280147160.png

永德会馆。叶诚摄

  漫步上下杭星安河畔,永德会馆是不容易被错过的建筑。

  在远处,就能望见其中式的木构大屋顶。檐角高高翘起,屋檐下装饰着波浪形的木构件,如同挂上了带花边的帷幔,甚是别致。走到近处,矗立着罗马石柱的门面也会引人驻足。石柱爬上了岁月的斑驳,但也足以让人想象昔日的气派。石柱上镌刻着烫金的文字,右以“永”字起,左有“德”字对。门楣上“永德会馆”四个大字以青石为底,字体遒劲。

  所谓“永德”,是指永春与德化两县。地理上,两地毗邻。历史上,曾同隶属泉州府。雍正年间,永春县升永春州,德化归永春管辖。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仍为永春县。

  正门两边,有对称的圆形花窗,还有两个小门,门楣上分别写着“人杰”“地灵”,是传统中式祠庙建筑风格。罗马柱就这样与它们并置。而中西的混搭在这座建筑里随处可见。

  踏入会馆,是中式的天井。一楼的厅堂由红砖砌成,地面铺着南洋风格的六角红地砖。厅堂中的石柱支撑起了带着中式大屋顶的两层木建筑。抬头看,中式木构楼阁与西式大露台相连。永德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年间曾重修。1931年进行了重建,将原有的清代厅堂部分搬至建筑顶层,就形成了如今中西叠拼的样貌。

  会馆由永春、德化两地商人集资修建。其中,李立斋先生与其子李俊承贡献巨大。在厅堂一角嵌着一方石碑,民国二十年(1931)立,上书《桃源翁李立斋先生传赞》。碑上记载了李立斋、李俊承父子赴南洋艰苦创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捐巨资参与重建永德会馆的事迹。永春古名桃源,所以尊称李立斋为桃源翁。李立斋壮年南渡马来半岛,三十载艰难创业,他是永春同乡赴马来开拓事业的引领者。致富后的李立斋热心公益,提挈侨胞,不忘乡梓,扶危济困。永春、德化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他的功劳。乡人记下他的义举,供奉他的画像,希望能彰显家乡的美德。

  李立斋之子李俊承在新加坡创立家业。据说,他在福州期间就暂住会馆。会馆内还陈设有李俊承当年使用过的皮箱、望远镜、手风琴和时钟。萨镇冰有诗《和李俊承》,高度称赞了李俊承的才能和品性。诗中写道:“吾羡李夫子,才能夙迈群。天南新业建,四海大名闻。料事明如月,论交义薄云,措施咸得当,遐迩挹高芬。”李俊承自幼接受儒学教育,现有诗集传世。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还积极组织华侨筹赈济伤兵难民。

  而与李立斋、李俊承一样,永春、德化还有许多商人,也走出永德,开拓创业,造福桑梓。会馆四周的墙壁上,张贴着曾经会馆重要成员的故事。如上世纪40年代,发起成立永德同乡会的林青山,在新加坡经营橡胶生意,创办报纸宣传抗日,还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都送回国参加抗战。

  正厅里的楹联也都以“永”“德”两字开头,其中一副“永命肇基盛典桃源昭奕撰;德星耀彩华轩榕会焕祥章”,当是1931年会馆重修时所作。会馆肇基庆典,众人团聚,推崇有德之人。“德”既取自德化之名,也是当年会馆成员朴素的价值认同。

  正厅中央,陈列着永春、德化的各式特产,有永春的香塑、线香、老醋、佛手茶……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德化瓷雕作品,温润如玉、洁白如雪。独特的瓷土造就了德化瓷特有的白,也赋予了德化瓷易塑形的特性。在匠人的巧手下,高温淬炼过的瓷有了坚硬的质地,却也能保留生动自然的线条、轻薄丝滑的质感。人物衣褶流转,动物毛发轻扬,草木叶脉舒展……灵动飘逸、栩栩如生。

  德化被称作“世界瓷都”,永春在历史上亦有发达的制瓷业。道光《厦门志》载,从厦门出洋的商品中就有“永春窑瓷器”。当时,永春窑瓷器与德化窑瓷器一同从厦门出洋,其中德化窑瓷器为出口主力。会馆所在地,名叫“硋埕里”。会馆不远处的墙头上,就挂着“硋埕里”的路牌,“硋”在福州方言里是瓷器的意思。简单直白的路名,恰似一枚时光印记,默默留存着永德商人在榕经营瓷器的过往。

  不同于景德镇窑,德化窑的兴起与海外贸易密切相关。其出产的白瓷因质地莹润,深受欧洲贵族追捧,获誉“中国白”。永春、德化虽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区,却依托水路打破地理阻隔,走出了一条向外开拓之路——不仅孕育了“无永不开市”的东南亚商业神话,更让“中国白”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符号。

  走出会馆,目光又掠过门前的罗马柱,再回首望向中式的歇山顶。这种“中与西”的交融,从不只停留在永德会馆的建筑与陈设间,更是永德商脉延续的核心密码。从根植本土、远销世界的特色货品,到踏出国门、反哺桑梓的老一辈永德商人,历史早已证明:永德两地的发展,始终在东西方的碰撞与对话中,寻得广阔天地。

  《福州晚报》(2025年11月10日 A08版 兰花圃)


  • 使用帮助网站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 Copyright 2019 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fzsdfz@126.com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政务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