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 人们相见,互相问好。平辈间拱手作揖,互道寒暄。晚辈见长辈,行鞠躬礼,长辈点头示意答礼。妇女与亲属、熟人见面,双手手指相扣,放于在左腰侧,弯腿屈身,互道“万福”。百姓见官行跪拜礼。相见第一句话,多问:“食昧”(意即吃了吗)。相传,汉武帝,汉兵入闽,灭无诸国,男人有的战死,有的逃亡外地;女人被迫与唐兵成亲,不愿成亲者便逃匿他乡。他(她)们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因此相见便问“食昧”。路上同行与狭路相逢时互相让道,男让女,少让长,空手让挑担,挑担让扛抬,健康人让病残人。向陌生人打招呼,按对方年龄象征等称呼对方。座位要让长辈居先,或互相让座。
待客 登门客人,到对方家门,扣门招呼,经主人应接后入室。若事先知有远方来客,主人应到车站、码头迎接。客人进入房间,主人必请坐,以烟、茶招待等。首次登门的客人,多煮“太平面”以点心招待,祝愿客人平安。客人吃时要留个蛋,表示有吃有余、共享太平。有客在,不打骂孩子,不扫地,不看钟表。如办家宴待客,由家长或男性作陪,妇女、小孩一般不上桌。客人走时,主人要送至门外,并说道“请慢行”、“请再来”、“再见”等礼貌语。
宴饮 结婚、寿辰、建房、生育和丧事等酒席,有下席和大席之分。下席不是正式的酒席,供至亲及办事人食用,菜肴较粗简,不讲究礼节。大席则方方面面讲究礼节,方桌以左右上角为首位,陈列于厅堂的以左边靠壁第一桌左上角为首位,右边靠壁的第一桌右上角为次位;坐10人的圆桌以左右中间为首、次位。酒席就坐以母系亲戚为先,父系次之,宗族亲戚按辈分高低,邻里好友按辈分或年龄大小安排座次。酒桌上下中间两端为末位,供主人或主人代表落座,司斟酒、上菜。宴席中出每道菜,应让首位、长辈先动箸。主人敬酒或宾客互相敬酒必起立,以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