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
2006-01-0403-39-00来源: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福州人民的传统美德。遇到天灾人祸或自身难以解决的难处,便有热心者鼎力相助。
  救年 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做年(除夕家宴),但贫穷人家日夕难度,无米下锅。邻里乡亲便来相帮,有的送米、赠衣,有的送钱、送年货,这叫救年。明代林浦村有一叫林清的老者,每到年关,口袋里装满了钱,暗地里在乡间察访,见到无力过年的人家,便偷偷地把钱扔到门里去,使他们有钱买年货过年。民国时期,台江义洲坡尾村有个名卢诗如的人,因经营医药发了财,每年除夕便向穷人发“度岁钱”。
  施衣 寒冬季节,穷人衣不蔽体。热心者领头一方面捐募旧衣,一方面捐资制棉衣,分发给缺衣的穷人,让他们御寒过冬。
  施粥 遇到灾荒时节,慈善团体或个别慈善家便行施粥,拯救饥寒交迫的灾民。
  施茶 多在酷暑的夏令,在街道的路口和郊野的凉亭、庙宇、大榕树底下,备茶桶,盛茶水,供过往行人口渴之需。
  施医施药 为帮助无力治病的患者,有的医师免收门诊费资,有的药铺免费撮药。每年端午节,有的中药铺、慈善家在端午这一天用一百多种中草药制作午时茶,治夏天受暑、风寒、中暑腹痛、寒积泄泻等病,十分有效。民国初,福建省长萨镇冰曾号召福州中医师每人每天为病人义诊一次。郊区中草药名医萧治安一天曾义诊十人。台屿村人、旅新加坡华侨医生陈乾晃,1990年回乡探亲,特为乡亲病人义诊两天。
  施产粮 穷人家的产妇,无力调养产后身体,邻里乡间便有热心人家出面筹粮供其食用。“产户粮”含糯米、红糖、线面、鸡蛋、生化汤等。生化汤系由当归、桃仁、川芎、灸草、茴炭五味中药组成,治产后腹痛、气血不畅、腰酸背痛及调养补虚等。50年代后,社会上助人为乐的风尚大大发扬,不论地区、亲疏、性别、年龄,一人患难,众人相帮。如危及生命的疾病无钱医治,各阶层人士便自动捐资,需大量输血者,则争先恐后无偿献血,尽可能为患者排忧解难。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