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坊街区
2006-01-0403-59-00来源:
[[p align=center]][[image1]][[/p]]

位于安泰河边、于山之麓,北接津泰路,南邻圣庙路,东至津门路、花园路,西靠八一七北路,面积15.84公顷,街区内有坊巷10条,基本保存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格局。
  朱紫坊居民街区地处市中心,却保留了难得的幽静、自然的传统生活情调。缓缓的河水荡着窄窄的木船,幽深曲折的小巷回响着悠长的小食叫卖之声,巷内古旧的老屋,高耸的风火墙,粗干苍髯的古榕,精美的家庭园林,以及历史悠久的法海寺、孔子庙、利涉门桥、通津桥等古迹,给整个街区涂抹上一层传统的色彩。
  据《榕城景物考》载:朱紫坊街区的安泰桥为唐时罗城的利涉门桥,“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箫管从柳荫榕叶中出”,是个非常繁华的地方。在福州的历史上,朱紫坊街区还是文化教育机构集中的地方,从宋太平兴国年间开始,到清末止,这个街区内设有3个孔庙(分别属福州府和闽县、侯官县)、2个县学、2个县衙、1个府学院署。因为学院林立,学子云集,所以成了“路逢十客九青衿”的“弦歌不绝”之地。
  这个街区著名的坊巷为朱紫坊。朱紫坊在安泰桥东,宋朱敏功居此,朱氏兄弟4人皆登仕,名盛一时,故有“朱紫盈门”之称。清《榕城考古略》载:朱紫坊旧名新河,内有二桥皆达于抚署前,中有巷达花园,东口接津门桥。这一带多大宅深院,沿河而筑,气派颇不寻常,俗称朱紫坊河。旧时坊内有一峰书院,清代废。明朝长史谢汝韵的“泊台别馆”亦在坊内。其子谢肇淛,是当时著名诗人、学者。坊内支巷通花园弄,有宋参知政事陈鞾“芙蓉别馆”遗址。到了光绪年间,此宅归藩司龚易图所有,重加修建,辟“芙蓉别岛”,构“武陵图”,园林布局优美。在芙蓉别岛厅,集杜甫诗句为联:“旁人错比扬雄宅,日暮卿为梁父吟”。民国时期,芙蓉园曾是近代海军名宿陈兆锵的花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为省民革的会址,“文化大革命”中虽遭破坏,但部分假山鱼池和亭台遗迹尚存。
  朱紫坊著名的深宅大院,还有萨镇冰、方伯谦的故居,也都是明清建筑,分别为五、四进大宅,虽有改建,格局仍存。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