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衮(729~783年),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字夷甫。父常元,官三原县丞。常衮天宝末年(约754年前后)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弘文、崇文馆大学士;大历年间,与杨绾同居相位,后加银青光禄大夫。大历十四年(779年),德宗即位,常衮因奏参中书舍人崔祐甫事,被贬为河南少尹;再贬为潮州刺史。建中元年(780年),杨炎为相,起用常衮为福建观察使。当时福建上京举子很少,自神龙元年(705年)薛令之中进士后,七十多年间,只有陈珦、廖广两人中进士。常衮大兴文教,广设学塾,留意推荐优秀举子北上应考。自此到唐末,福建中进士的多达74人(其中福州籍47人),曾出现长乐林慎思五兄弟先后中进士的“五子登科”佳话。人才之盛,与中原文化发达地区相差无几,为宋代福州的文化繁荣奠定基础。唐建中四年(783年),常衮病逝于福州任上。朝廷追赠尚书右仆射,福州百姓为他立祠,春秋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