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侠
2010-05-1903-01-57来源:

郑侠(1041~1119年),字介夫,自号一拂居士、大庆居士,福清县海口镇人。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授将作郎、秘书省校书郎。熙宁二年(1069年),擢为光州司法参军,主管州刑、民案狱。翌年,进京面陈各州县施行新法的诸多弊端,被视为反对变法,贬为京城安上门监门。郑侠忠于职守,每天亲临安上门巡察。熙宁六年(1073年)六月,蝗虫成灾,继又大旱9个月,加上各地地方官催迫灾民交还“青苗法”贷放本息,饥民大批流入京城。次年三月,郑侠画成《流民图》,并撰《论新法进流民图疏》奏本,要求罢除新法。因奏疏送中书省不被接纳,遂假称紧急边报,发马递送银台司,直接呈给神宗皇帝;之后,又上疏自劾“擅发马递罪”。神宗连夜观图览疏,翌日下诏,发常平仓救济灾民,清理兵籍军费,罢去青苗、免役法,取消方田、保甲法。3日后,王安石去位,吕惠卿执政。郑侠上疏论政,取唐魏徵、姚崇、宋璟、李林甫、卢杞为两轴,题为《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吕惠卿以“谤讪”罪,将其编管汀州。郑侠行至太康,被召回对狱。狱成,吕惠卿议致其死罪,神宗认为郑侠忠诚可嘉,放逐英州(今广东英德县)。英州人民仰慕贤名,为郑侠筑屋居住,并争送子弟拜郑侠为师。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大赦天下,郑侠被赦回福清,经苏轼、孙觉推荐,起用为泉州教授。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章惇罗列文彦博等33人罪状,全部放逐,郑侠再次被贬英州。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继位,追复原职。大观元年(1107年),蔡京入相,立元祐“党人碑”,郑侠被罢职回乡。卒葬新丰里水南山(今福清县城南门外)。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追封朝奉郎,嘉定六年(1213年)赐谥“介”。著有《西塘先生集》传世。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