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幹
2010-05-1903-09-53来源:

张元幹(1091~1161年),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又号芦川居士、芦川老隐。永福县(今永泰县)嵩口月洲人,出身书香世家。宋政和二年(1112年)入太学,为上舍生。不久,任职于澶渊(今河南濮阳县)。宣和五年(1123年)从京都返闽,途访李纲于梁溪,结成好友。宣和七年(1125年),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年),李纲任亲征行营使,征召元幹为属官,参与京都保卫战。四月,任详议司兵房检讨官。不久,钦宗向金求和,罢李纲官职,元幹随之遭贬,离京南下,流落江淮。翌年五月,高宗即位,起用李纲为宰相,元幹任朝奉郎、将作少监。建炎三年(1129年),授正议大夫,充抚谕使。绍兴元年(1131年),秦桧当权,元幹不屑与奸佞同期,辞官归乡,寓居福州。绍兴八年(1138年)十二月,李纲在福州上书反对议和,元幹作《贺新郎》词支持李纲。绍兴十二年(1142年)秋,胡铨因反对议和、请斩秦桧、王伦、孙近以谢天下,遭贬官后,又被除名,并押送新州(广东新兴县)编管。元幹不畏权势,作《贺新郎》词为胡铨送行。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秦桧得知元幹写词送胡铨,将他交临安大理寺处置,遂被削职、除名、入狱和抄家。出狱后,作《水调歌头·罢秋后漫兴》等词以抒发百折不挠情怀。其主要成就是词作,其词冲破专写离别相思、绮罗香泽的传统,纳入时代重大主题,所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扬州慢·已酉秋吴兴舟中作》、《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等,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对后来的辛弃疾词派产生重大影响。卒后归葬闽之螺山。著有《芦川归来集》16卷,《芦川词》2卷传世。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