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
2010-05-1903-13-07来源:

古月(1843~1919年),俗姓朱,名救官,字圆朗。闽清葛坡(今坂东镇朱厝村)人。幼丧父母,由长兄抚养成人。清同治二年(1863年),拜南平县天宁光孝寺僧理珠为师,后投奔福州鼓山涌泉寺。该寺不纳,自行落发,于灵峤岩龙虎洞面壁十余日,岿然不动。住持知其不凡,收为弟子,赐法号古月。初居白云洞习苦行,日夜趺坐,定慧双修。同治十二年(1873年),得戒于净空和尚,移居龙虎洞。后妙莲和尚任涌泉寺住持,屡往南洋化缘,寺务托古月料理。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古月出任雪峰崇圣寺住持,与达本等共谋重兴该寺,各方善信捐献甚多。不久,就任象峰崇福寺住持。时崇福寺衰败已久,古月多方劝募,陆续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等,成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鼓山涌泉寺开戒坛。越二载,被推为涌泉寺第一百二十七代住持。光绪三十年(1904年)退席。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在崇福寺建报亲塔。宣统二年(1910年),任西禅寺第五十九代住持。同年,到北峰重建废败已久的林洋院,寺院建筑格局皆参仿鼓山,并将“林洋院”改名“瑞峰林阳寺”。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台湾新竹信徒专程来福州拜古月为师。古月遂在崇福寺开观音戒。古月以一身主鼓山、雪峰、象峰、怡山、瑞峰五大禅林,为前所未有。他始终布衣粗饭,日夜趺坐,对待各界众生一律平等,常与轿夫、翰林共座,传为美谈。古月晚年多住闽清白岩山弥勒岩与永泰姬岩山。民国5年(1916年),闭关于鼓山莲花亭。民国8年闰七月初一日圆寂,世寿76岁,僧腊57年,戒腊47载。骨灰分进鼓山、象峰、瑞峰、闽清等寺。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