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瀛
2010-05-2704-58-57来源:

杨士瀛,生卒年不详,字登父,怀安县(今福州市区)人。生活在南宋嘉定、咸淳年间(1208~1274年)。世代业医,至士瀛,医术尤精,声名远扬。其学源于《灵枢》、《素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上溯秦汉、魏晋、南北朝,下至隋唐以下的诸家医籍,莫不搜览殆遍,博采各家之长,悉心钻研,融会贯通,多有独到之处。景定元年(1260年),士瀛著首部医学著作《伤寒类证活人总括》7卷,在总结张仲景《伤寒论》、朱肱《类证活人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加以发展。全书三个主要部分:首为“活人证治赋”,次为“伤寒总括”,再次为“伤寒证治”。又有《婴儿指要》(即《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5卷:内分初生、奕蒸、惊风、中风、疳、积、热、伤寒、脾胃、丹毒、杂症、疮疹等12类,重点突出惊、疳、泻、痢四症,对小儿惊风的论述,颇为精到。景定三年(1262年),完成《医脉真经》2卷,首论“察脉总论”,次论“脉诀”、“七表脉”、“八里脉”、“九道脉”等,发前人所未发,尤以“三部九候论”、“脏腑部位论”,“症候论”、“脉病消息论”诸篇,有独到见解,向为医家所遵循。景定五年(1264年),又写成《仁斋直指方》36卷。士瀛治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矫正前人的错误。如具体地描述梅毒的症状,提出不可轻用水银、轻粉等药物;对于小儿痘疹,反对用泻下药品,而主张用温热药品等。其辨症极精而用药谨慎,是中国古代医学名家。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