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为右迪功郎福州宁德主簿(宋时宁德属福州府)。绍兴二十九年(1159)调为福州决曹。绍兴三十年(1160)北归。
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33岁,才出为福州宁德县主簿。据淳熙《三山志》卷三,宁德为唐开成中“析长溪、古田二县地置感德场”,五代闽龙启元年(933)才升为县,宋时为中县,属福州府。陆游赴任时,取道浙江永嘉、瑞安、平阳,经罗源的走马岭而至宁德。在宁德任职时间很短,旋调福州。陆游《跋盘涧图》云:“绍兴已卯(1159)庚辰(1160)间,予为福州决曹。”在任宁德主簿时的诗作现仅存《访僧支提寺》一首。任福州决曹时的作品今存诗8首,词一首。
其中《度浮桥至南台》诗,是陆游任职福州时最重要的作品。诗云: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烟云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此诗为我们再现了南宋初年流过福州城南的闽江的波涛汹涌和辽阔,以及江上浮桥的壮观,还让我们感受到中年时期的陆游的豪气。在现今横跨闽江的解放大桥处,宋代时还只有浮桥,而且那时江面比现在要宽阔得多。淳熙《三山志》卷五对宋代时浮桥记载颇详:“有江广三里,扬澜浩渺,涉者病之。元以来,江沙颇合,港疏为二,中成楞严洲。八年癸西(1093)七月,郡人王监祖道为守,相其南北,造舟为梁。北港五百尺,用舟二十,号合沙北桥。南港二千五百尺,用舟百,号南桥。衡舟从梁板其上,翼以扶栏,广丈有二尺,中穹为二门,以便行舟。左右维以大藤绳,以挽直桥路,于南北中岸,植石柱十有八而系之,以备痴风涨水之患。縻金钱千万,一出于施者。明年,绍圣元年甲戌(1094)十月成。”崇宁二年(1103),王复守福州,“是时港已分为三矣。北港舟十有六,中港七十有三,南港十有三,凡一百二十只。”现解放大桥仅跨原中、南二港。原北港南起今中亭街(中亭亦北宋时建),北至今小桥一带,都已成了陆地。陆游当时所看到的闽江,比现在所见的约要宽阔三分之一。“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描绘了众多船只串联起来横系波涛汹涌的闽江上构成的浮桥,通行起来有如“九轨”般宽阔的通衢大道,这是何等的壮观啊!
陆游在福州还作有,登福州子城城楼、游西园,感叹抗敌情志难伸的《登子城新楼遍至西园池亭》诗;外出郊游的《出县》诗;泛舟江海的《步出万里桥门至江上》、《航海》和《海中醉题时雷雨初霁天水相接》诗;游览道观的《道院杂兴》、《雨晴游洞宫山天庆观坐间复雨》(洞宫山天庆观在罗源)诗;游览福州北岭,赞叹福州特产红酒丹荔的《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词。
陆游离开福州时,顺着来时的原路北归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