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305-12-00来源:

元初
    船户在今中洲至仓前路口将原浮桥改建为木桥,名江南桥;明代以后又称为仓前桥。
    至元十五年(1278年)
    元朝改福安府为福州路。
    大德六年(1302年)
    五月,福州发生饥荒,官府发放救济粮。
    大德七年(1303年)
    万寿寺头陀王法助奉旨募造中洲至楞岩洲之间的平梁石桥,于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桥长170丈(约570米),桥下水门29孔,上翼以石栏,称万寿桥,俗称大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称解放大桥。
    至正年间(1341~1368年)
    乡人将原建在万安境的十境祠迁往清安、清泰境。清嘉庆时,祠废。民国22年(1933年)改为藤山小学,十境祠今成为地名。
    藤山书院在清安、清泰境建立。
    至正四年(1344年)
    三月,福州大旱。
    夏秋季节,发生瘟疫。
    至正十四年(1354年)
    春,福州大旱,闹饥荒。
    为加强江防,在藤山顶设烟墩,即烽火台,用以报警,与中洲炮垒相呼应,烟台山因此得名。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朱元璋派汤和、廖永忠率舟师从闽江口挺进南台(台江),在南门外打败元军,福州城内元守将开城门请降。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